同年,恰爾托雷斯基就離開聖彼得堡;他與亞曆山大一世的關係不在像從前那麼好了。這兩位朋友在1813年對法停戰協約前,在卡利什(位於波蘭)短暫會麵,恰爾托雷斯基在1814年英法合流的大潮中重新成為了沙皇侍從中的一員,且在維也納會議中貢獻重大。但他與亞曆山大一世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當他作為沙皇特使來到巴黎的時候,恰爾托雷斯基覺得自己的安全還是有很大保證的。刺客組織再厲害也厲害不過兩個國家,不管是俄羅斯還是法蘭西,都會全力保障他的安全。就算遇刺和遭受槍擊,也不見得就會受到傷害。
但是,但是這件事之後呢?特使的任務完成之後,恰爾托雷斯基可不敢保證自己還能有那麼大的保護力量。就像現在的這處旅館,上下左右的房間都被人包下了,還有對麵和樓下,這是全方位的保護。可是之後他還能享受到這種高規格的保護碼?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再說了,恰爾托雷斯一旦上了黑名單,他的親戚可就遭殃了。比如說他的弟弟。
恰爾托雷斯基是有弟弟的,親弟弟。第三次瓜分波蘭後,恰爾托雷斯基的家族莊園被沒收,1795年5月,亞當和他的弟弟康斯坦丁被傳喚至聖彼得堡。兄弟倆被命令為俄羅斯服役,亞當成了騎兵軍官,而康斯坦丁成為了近衛步兵。
到現在為止,他的弟弟康斯坦丁還依舊在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大公麾下的波蘭軍隊中任職呢。
除非在刺客組織被覆滅前,恰爾托雷斯基一家人連同兄弟都願意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不然恰爾托雷斯家族的麻煩肯定會一波接著一波。
刺客組織的襲擊刺殺行動會像恰爾托雷斯基家族莊園裡的那些鳥兒拉粑粑一樣,一波波的向下來狂轟濫炸。毫無質疑,刺客組織的出現讓恰爾托雷斯基重新認識了波蘭人,不,是整個歐洲都重新認識了波蘭人。沒人敢忽略他們的威懾力。
現在愛爾蘭的獨立組織都在向著這方麵演變,芬蘭、意大利的獨立分子都在學習著波蘭。
整個歐洲的國家政府在擰成一股繩的時候,各地方的碰撞也響的劈裡啪啦的。
現在俄羅斯的駐法大使都在極力勸說恰爾托雷斯基儘早完事兒,早日離開巴黎,波蘭人在巴黎的能量實在是很不可小覷。但恰爾托雷斯基一直拖到現在,這並不是他不願意離開巴黎,而是他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
俄羅斯與法蘭西可謂是仇深似海啊。之前的一連串交易隻是雙方止戰,可是沒說兩邊就恢複以往全部的友誼了。法俄戰爭打了半年時間,俄羅斯可損失慘了。
雖然英法合流之後,法俄之間也邦交正常化了,相互派出了駐外使臣,可兩國之間的隔閡還是深的跟馬裡亞納海溝一樣呢。
恰爾托雷斯基此行的目的就是加深與法國的友誼,擱置過往的不愉快,共同麵對東方世界的威脅。
亞曆山大一世很清楚來年的戰爭必然是對他一次嚴重的考驗,如果他的考試成績是不及格,那可就有樂子瞧了。在這個關頭,俄羅斯能指望的誰?
除了抱倫敦的大腿外,就隻能指望法國人能在北美更加給力一些了。
中國人是兩麵受敵,兩處戰場,中間隔著一個太平洋。拿破侖如果能夠在北美多增加五萬兵力,對於中國的牽製,完全比英國人在俄羅斯增加十萬軍力更有效。
可以說,俄羅斯是迫不得已的。亞曆山大一世做出的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恰爾托雷斯基的使命並不難完成,這件事上法俄兩國可說是一拍即合。所以在恰爾托雷斯基抵到巴黎之前,法國和俄國同時宣布提升彼此的外交級彆,從之前的公使上升到大使。而恰恰是這一宣布,引發了在法波蘭人的不滿。
恰爾托雷斯基剛到巴黎沒幾天,就經曆了好幾次讓他心驚肉跳的大遊行。
大群的波蘭人,甚至是一些波蘭士兵走上了街頭,抗議法國與俄羅斯‘破鏡重圓’。他們內心裡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
那當中的波蘭士兵都很克製,沒有拿起槍來,而是空手走向街頭。但這卻給了拿破侖政府很大的壓力。波蘭軍隊在華沙大公國成立之後,一直都是拿破侖手下的主戰部隊,作戰意誌頑強,對拿破侖忠心耿耿。哪怕是對俄戰爭大敗之後,也繼續有大批的波蘭士兵跟隨著拿破侖,包括波尼亞托夫斯基和東布羅夫斯基等將領,頑強的贏得了對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的勝利。
拿破侖不想失去這支軍隊,他也不像讓自己的形象往政治人物上轉變。所以他在軟禁了波尼亞托夫斯基,完成了一係列的談判之後,立刻就開放了對波尼亞托夫斯基的限製,雖然那是有限的,可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波蘭人的抗議給了拿破侖政府壓力,也讓恰爾托雷斯基亞曆山大。他此次前來巴黎,順帶的有一個小任務,就是從法國政府手中儘可能多的拿到波蘭獨立分子的資料。
雖然俄法停戰和英法合流的時候,聖彼得堡都從巴黎這兒得到了一些波蘭獨立分子的資料,但聖彼得堡相信,法國人手裡肯定還握著更機密的獨立分子情報,沒有坦白。
事實上法國人手裡還真的有一些,這是人之常情。
而波蘭刺客組織的存在已經讓俄羅斯覺得很難受了,他們自然希望能把之殲滅掉。當然,這隻是恰爾托雷斯基主體任務中的一個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