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丘吉爾和他身邊重要頭目的落網,可以代表著共濟會的破滅。雖然肯定有殘餘分子存在,但共濟會這個組織在無數人的心目中,伴隨著丘吉爾父子的落網,已經不複存在了。
丘吉爾被收押之後,等待他的是漫長的寂寞。英國政府正在準備證據,然後好一舉將丘吉爾釘在鐵板上,順應陳漢方麵的意思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就連丘吉爾家族,也就是馬爾巴羅公爵家族,都對丘吉爾理也不理了。當初在丘吉爾的身份被暴漏之後,他親愛的父親就宣布與丘吉爾斷絕關係。而現在不僅是他的父親,他的舅舅,他的嶽父等人也不搭理他了。
第二次東西方大戰是西方世界對華仇視能量的一次大爆發,幾十年繼續下的憤怒和仇恨伴隨著戰爭的結束也要煙消雲散了。
就像丘吉爾的舅舅,那對華夏的仇恨值就遠不如丘吉爾的姥爺高。但問題是,丘吉爾的姥爺人已經死去十多年了。
時間是抹消仇恨的最好辦法。
陳漢帝國已經成立140年了,中國人的承天大帝死於敬天三年。中國的第二任順天皇帝在位十五年,他在65歲的時候也選擇了退位禪讓,他的兒子繼位,改年號為敬天。
也就是說,陳漢帝國的開國大帝死都死81年了,燈塔國亡國都亡了93年了。
97年前中美雙方在巴黎簽署了最終的全麵協議,中國給了五年的時間,五年之後建國三十五年的燈塔國就不複存在了。
六百萬美國人剔除掉大部分的黑奴後,還剩下五百萬出頭,這些人有的回了老家,有的去了法國。因為拿破侖統治下的法國不僅僅是美國人內心中印象最好的國家,更是整個歐洲信仰環境最最寬鬆的國家。
這裡沒有強製性、歧視性的信仰規則,也沒有限製性的教育環境。
而英國,這位燈塔國的大表兄,原時空的英帝國直到1858年才出台新的大學法案,開始修改章程和教學內容。而且從16世紀中晚期開始,在英國,誰想獲得碩士頭銜、學院官職或教授席位,都必須宣誓信奉《三十九條信綱》。二百五十年前就開始實行的這一信奉英國國教的聲明將羅馬一神教徒、猶教徒和其他持不同宗教信仰者排除在牛橋門外。而且學生們也必須每天去禮拜堂祈禱。
英國國內腐朽、不合時宜的製度比比皆是,很多製度在那時的眼光看來都是荒唐和可笑的。所以彆看英國是燈塔國的大表兄,燈塔國的遺產,英國人也隻接受了三分之一。
這些人顯然是歐洲對華仇恨的源泉之一,加上第一次東西戰爭之後,西方世界傷而不死,還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力量,歐洲人自然也保持著一定程度的信心和勇氣。
就是這各方麵共同推動促成的社會因素,三十年前的西方社會進入了瘋狂狀態。
那是西曆的1884年,徹底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並且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實力突飛猛進的西方世界有種自己很強大的感覺,終於想硬起腰板來跟陳漢乾一架了。
雙方從光明正大的備戰到兩邊官麵接觸,然後是徹底談不攏了,各自招呼兄弟開片,一共用了八年。
然後彼此的數百萬海陸軍從俄羅斯戰場到高加索戰場,從埃及戰場到中南非戰場,是打的不可開交。
不到兩年的時間,歐洲人幾十年積攢下的家底資本就被揮霍個一乾二淨。這一次中國對西方世界的懲罰雖然看似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可要是與上一次的懲罰做對比,那可就慘的多了。
帶著鮮血的教訓總是那麼的令人深刻。很多歐洲人都沒有了對抗華夏的信心。雖然戰爭的傷亡讓華夏在歐洲世界又大大豐收了一波仇恨,鮮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同樣令歐洲人記憶深刻。
同時也因為這次歐洲跪的更乾淨利索,歐洲各國在一定意義上就喪失掉了一部分主權。比如說公開化的反華主義,這是陳漢政府堅決不允許的。
陳漢甚至於可以坐視俄國發生赤化,也堅決不允許歐洲各國公開出現反華思想。
二十年的時間是一段很漫長的日子,二十年後的歐洲,各國國內的反華思想已經淡化了很多。特彆是年輕的下一輩人。
就像後世的很多哈日族無限推崇、追捧日本一樣,很多的歐洲年輕人也無限的推崇起了中國。
他們並不是不知道西方與華夏的‘曆史淵源’,那浸透著鮮血的曆史,這些歐洲青年知道的很清楚,但他們就是崇拜中國。不要覺得不可思議,上個時空的哈日族難道都是文盲傻逼嗎?他們會不知道中國與小鬼子間的血海深仇嗎?
那些哈日哈的祖宗都能不要的人,可不是21世紀的那些動漫控,日劇控,或者是av控。這裡的哈日族指的是更早時候的那些忘宗背祖的人。
再加上明麵上歐洲各國政府都不敢明目張膽的宣揚東西方仇恨,和推動反華思想,這從實質上就營造出了一個不錯的社會環境。這種社會環境很顯然更有益於西方年輕一代人的‘平和’成長。
以共濟會為代表的一批反華組織為什麼會落得如此的下場?這與之社會環境是休息相關的。
再加大的組織也不能違背社會潮流的大勢。
當然,共濟會的新聞的一時暴起隻會成為歐洲社會的短暫關注點,他們現如今的精力更多是關注在變亂發生中的俄羅斯帝國。
作為兩次東西方戰爭中陸軍主力的交戰地,俄羅斯帝國的損失太大了。特彆是二十年前的那一次戰爭,俄羅斯整個國家都要崩潰了。
戰爭結束後,整個俄羅斯是一片混亂,到處都是亂兵潰兵,到處都是武裝分子,軍隊思想混亂,沙皇威嚴喪儘,更不要說俄羅斯還有著對華的巨額賠償。
要不是英法等國全力幫持,羅曼諾夫王朝都有可能成為過去式,就像那崩塌分裂的奧匈帝國一樣。
當時的俄羅斯政府甚是喪失了對治下80的農村統治權。
好不容易,羅曼諾夫王朝撐過了倒塌危機,可是戰爭後繼位的尼古拉二世實在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主兒,他所深愛的表妹皇後黑森—達姆斯塔特公主亞曆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也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
再說了,英法等國的幫持隻是一時,俄羅斯回過勁來後還是要還回去的。俄羅斯政府隻能更加苛刻的剝削被他們統治的工人和農民,直到今年春天,冬季的冰寒還沒有徹底消散,聖彼得堡外響起的槍炮聲向全世界的人宣告——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隻是俄羅斯掌權的資產階級力量還要麵臨著赤色分子的挑戰,中國人對此無動於衷,坐視俄羅斯陷入了混亂當中,整個歐洲高層的目光都集中在俄羅斯。
對比俄羅斯,共濟會隻是一條躲藏在下水道裡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