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怎麼好!”
塔隆將軍也不知道說的是實情,還是故意在跟我開玩笑。
按說最近塔隆將軍應該風光無限才對,打跑了勁敵米爾斯,獨占阿爾法鎮,又吞並了巴黎鎮,雖然跟一些勢力大的地方武裝沒法比,但是也算得上是風頭正盛。
我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事情能撥動塔隆將軍心弦的。
“什麼?貝利集團要對咱們動手?”
當得知貝利集團來者不善以後,我吃了一驚。
老貝利是納迪丹古最大的地方武裝頭目,說是納迪丹古的王也不為過,哪怕他並未徹底統一納迪丹古。
之前,當我順著塔隆將軍的心思,助他吞並巴黎鎮的時候,就對這個貝利集團擔心不已。
有道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納迪丹古雖說大大小小的武裝勢力不下十指之數,但是對於貝利集團都構不成任何威脅,老貝利雖然平日裡囂張跋扈,喜歡欺負弱小,但也沒有吞並其他武裝力量,我猜他的用意應該是用這些小規模武裝作為籬笆進行防禦吧。
納迪丹古瀕臨馬得力、廣得、當基塔。
馬得力也好、廣得與當基塔也罷,也是地方武裝橫行,其中廣得更是諾德一家獨大。
小規模的地方武裝有小規模地方武裝的恩怨,如塔隆將軍跟米爾斯鬨的不可開交,拉夫爾與歐文斯不死不休;同樣的道理,大一些規模的地方武裝也有其恩恩怨怨。
貝利集團雖然在納迪丹古稱王稱霸,但是廣得的諾德集團以及當基塔的弗拉基米斯集團卻跟貝利集團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
遠的不說。
就拿最近來講,我也是從塔隆將軍口中得知的,在他與米爾斯過招之前的前幾天,老貝利還跟諾德集團乾了一架,好像仗還打敗了,雖然沒割地賠款,但是實力方麵有了一定的受挫。
有此先決因素在前,後有塔隆將軍異軍突起,接連獨占阿爾法鎮以及巴黎鎮;那老貝利如果能睡得下,不為所動,才怪了呢。
自身實力下降,再加上地盤內有人做大做強,是個人都得擔心自己會不會被人取而代之。
自古以來,王朝傾覆,無外乎兩個因素。
一個是外在因素,有外敵入侵。
第二個因素便是內在因素,內有地方武裝做大。
往往後者比前者的威脅更大。
就拿華夏的曆史來講,多少朝代更替,基本上都是因為內部原因出了問題。
攘外必先安內,這是一條非常了得的戰略。
對於華夏人來講,這條戰略並不陌生,因為曾有一位大人物將其掛在嘴邊,執政早期也按照這個戰略來執行,可惜後來戰略變了,這就傷了根本。
對於一個政權來講,最可怕的不是戰術的改變,而是戰略的改變,往往戰略一變,便有覆滅之危。
我不知道那個老貝利懂不懂得什麼叫做攘外必先安內,不過他既然要對塔隆將軍不利,就已經說明問題所在了。
“消息屬實嗎?”
望著塔隆將軍,我問了這麼一句。
貝利要動手了,究竟是消息確鑿,還是塔隆將軍捕風捉影,對我來講很重要。
“這麼說,消息是屬實了。”
從塔隆將軍手中接過來自貝利集團的戰書,我呢喃了這麼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