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貨郎!
第24章
一大早,引娘就收拾好東西跟同鄉人一起去邑伊縣。
有些不同的是,彆人要麼走路,要麼坐到牛車上,唯獨她騎了頭溫順的小毛驢,看著就羨煞旁人。
毛驢後麵還馱著從村裡收上來的七八十個刷子,頭巾,腰帶,鞋麵。
今日去找紀大哥,正好把東西送過去。
同鄉的人忍不住道“聽說你家紀彬在邑伊縣開了雜貨店,特彆有名氣,邑伊縣縣城的人都知道。”
沒等引娘說話,其他人接茬“是啊,好像是說,東西一上架就賣空了。”
“真是厲害啊,肯定賺了不少錢!”
“肯定啊,看看引娘穿的衣服,又是新的吧?”
引娘不好意思道“因為出門,這才穿了新點的衣服。”
這件衣服的料子是前段時間紀大哥托人捎過來的,說是馬上二月,天氣暖和,該換衣裳了。
引娘猶豫好幾天都沒舍得做,誰知道這塊料子沒用呢,紀大哥又讓人捎回來幾塊布,說暮春,初夏的料子。
這些料子讓引娘的親娘看了都咋舌,農家人哪有時時做新衣的啊。
紀彬其實不太明白這些,隻是看到新來的料子不錯,也就送過去了。
反正他可是進價拿,算不了什麼。
引娘是年輕小姑娘,多穿點新衣也沒什麼。
紀彬的想法大家不知道,可十足把引娘周圍人羨慕得不行。
再聽說紀彬在邑伊縣的雜貨店生意好得很,每每過去,都是賓客極多。
怪不得人家能給媳婦兒買新布,裁新衣。
引娘已經是十裡八鄉最讓人羨慕的小媳婦兒了。
一路上的誇讚讓引娘臉都紅了,其實她對什麼媳婦兒,相公還是懵懵懂懂。
至於她跟紀大哥從來都不睡一個屋的事,也被紀大哥交代過,誰都不能說。
引娘是極乖巧的,自然不會多講半個字。
可這樣誇讚,還是讓她很不好意思。
終於到了邑伊縣,引娘騎驢過來也不覺得累,一路問了幾句,終於找到紀大哥開的雜貨鋪。
引娘剛到前門,就聽到紀大哥的聲音“大家排隊結賬,不要擁擠,這樣能快一點。”
引娘剛進去,紀彬就看到了,笑著道“路上累不累?”
引娘搖頭,還沒指外麵的毛驢,就有個高大的漢子去牽驢放到後院了。
等這個漢子過來,紀彬介紹道“這是店裡的夥計,柴力。喊他柴大哥就行。”
“這是我家娘子,叫她引娘即可。”
柴力知道紀彬已經成親,卻沒想到他家娘子看起來這般小,看起來嬌嬌柔柔,很是和氣。
兩人算是認識。
紀彬才對引娘道“馬上就是寒食節跟清明節,所以客人有些多,你坐著歇一會吧。”
寒食節一般在二月初,清明節前邊。
算是比較重要的節日,傳說是為了祭奠一位能臣才有的日子,逐漸演變成風俗習慣。
在二月初五這天,百姓禁火寒食,以寄托對那位臣子哀思。
這天大家多是吃些點心,團棗糕餅之類。
寒食節過後第二天就是清明節,這天眾所周知,都要去郊外掃墓踏青,各家也該買雜花裝飾,又或者紙扇幕簾等等用具。
所以紀彬這雜貨店自然熱鬨非凡,最重要的是,他這東西齊全啊,隻要來這個店裡一次,需要的東西就能買齊,想省事的自然會過來。
紀彬清早招待貨郎們拿貨離開,開門之後迎散客購物,是真的太忙了。
引娘喝了茶就幫忙拿東西,她算錢也快,紀彬大可把算賬的活交給她,自己跟柴力去搬東西。
忙到中午吃飯,三人這才歇口氣。
紀彬不好意思道“讓你過來原本是玩一玩,沒想到忙半天。”
引娘擦擦頭上的汗,眼神亮晶晶的“不累的,也很有意思。”
這大概就是勞動讓人快樂?
來了這裡之後,引娘才明白為什麼都說紀大哥的雜貨店生意極好,原以為是村裡人誇大,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紀彬倒沒想太多,從正月十五開業,到如今的二月初三,感覺比自己當貨郎的時候還要忙。
上次梁掌櫃跟趙老板送貨送的少,五天後就趕著一大車的貨送過來,較小的平頭車也換成寬敞的太平車。
這太平車至少能裝六百斤貨物。
貨物都是紀彬開的單子,梁掌櫃按照紀彬所要籌集而已。
至於貨錢,還是跟之前一樣,紀彬先付一半,剩下的錢等到下次送貨一起給。
不然這麼多東西,紀彬也招架不住。
梁掌櫃跟趙老板也不擔心,畢竟紀彬的店跑不了,這還怕什麼?
沒想到春安城的生意他們吃不下多少,反而能在邑伊縣大賺一筆,這樣就不用辭退作坊裡的夥計了。
簡直做夢都能笑醒啊。
從那之後,梁掌櫃又趕在一月底又送一次東西,這次送的物件都是什麼紙鳶,紙扇,紙傘。
還有踏青時常戴的絹花等等,更有紀彬專門交代過的香火紙紮,全都是節日必備。
就因為備貨備的齊全,所以紀彬這裡生意才能如此好啊。
貨郎們更能滿載而去,趁著節日賺筆錢。
其實送東西的時候梁掌櫃有點嘀咕,畢竟小小的邑伊縣,吃得下這麼多貨物嗎?
不過也不用擔心。
等節日過了之後,就知道紀彬店裡到底能賣多少東西了。
紀彬知道梁掌櫃的心思,倒是無所謂,要看便看,他不會攔著。
稍微歇了歇,隔壁食肆就送飯菜過來。
今日有引娘在,紀彬多要了兩個菜,平日他跟柴力都是這麼吃飯的。
店裡忙的時候還不如給食肆一些錢,讓他們送飯菜過來。
引娘隻覺得她像來到另一個世界,跟村裡慢悠悠的生活完全不同。
吃過飯,柴力就去喂驢了,他在軍中養過馬,喂驢也還可以。
這下紀彬跟引娘才說起來話。
紀彬仔細看了引娘帶過來的東西,刷子這種小東西不說,量小,也就是賣著玩玩,除非哪天紀堂叔能把產量提上來。
剩下的就是頭巾,腰帶,鞋麵。
還跟之前的一樣,用工紮實,但上麵的畫麵老舊了些。
是春安城沒什麼人會穿戴的,隻能低價賣給邑伊縣其他人。
不過紀彬把這些東西都收下來,讓引娘按之前的方法記賬,不過這次他直接把錢給了引娘,讓她回去就把錢分好給到眾人。
隻是有一點,這些東西他不收了。
沒等引娘問話,紀彬就從貨架後麵拿出幾匹絹布,這些絹布白皙柔軟,一看就是好料子。
紀彬道“一會我找邑伊縣的裁縫,把這些布料裁成頭巾大小,你照我說的做。”
紀彬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他來布料,絲線,讓村裡人加工。
善刺繡的就按照他給花樣刺繡,善裁剪的就完成最後的工序做成頭巾,腰帶等等。
說白了,紀彬出料,村裡人出工。
紀彬給他們計件付費。
比如做一個頭巾給三文錢,刺繡則按照花樣的繁瑣程度有五到三十文不等。
對村裡人來說,約等於無本買賣,隻要有閒功夫的,都能去做。
不止紀灤村的人能做,堰河村的人也能做。
做好之後,紀彬再給賣出去。
至於銷路?以紀彬手裡的新奇花樣,真的不愁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