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樊海鈞也沒灰心,總算求來了修路,又把幾個私塾摸透,然後讓安排作坊活計給大家來做。閒的時候帶著兵士們去周圍除草。
唯一讓樊海鈞欣慰的是,他跟武將柴力相處得還可以。
他在汴京學習怎麼當官怎麼處理政務的時候,都說當地文官跟指揮使大多不和,就算沒有真的不和,但也不能多接觸,否則會有結黨營私的謠言出來。
但看看他這地方,還謠言呢,鳥都不願意過來拉屎!
也不對,西邊那片茂密的林子裡,鳥還是挺多的。
樊海鈞也在自己努力,甚至還帶著人開耕荒地,雖然確實不多吧,但至少明年很多人糧食夠了,他不用去興華府要飯了。
好好一個城主,名頭聽著不錯,實際也太慘了。
就連他的所謂城主府,也隻有兩間房子能用,一間睡覺,一間茅房,再多的可就收拾不出來了。其他小吏們跟他也差不多,更讓他歎氣的是,這四個小吏裡,還有一個常用字都認得不多。但他又有什麼好挑的呢,有人能來海太城已經不錯了!
這也就說明,為什麼柴力一講紀彬要過來的事,他簡直要當場哭出聲。
其實換了有經驗的城主知縣,也未必知道怎麼經營海太城。這還是沒經驗的官員,是真的很為難。
說句大實話,樊海鈞的當官經驗,可能還沒紀彬的多。
所以這會紀彬一來,樊海鈞一口一個紀先生,恭敬得不行,而且還是真恭敬,不是假的那種。
紀彬看著哭笑不得,就知道這位也是吃苦了,看著年紀應該不比他大幾歲,也沒什麼經驗。
紀彬被樊城主迎著進了海太城府衙,一進門三個汴京來的官員都傻眼了。這也叫府街?
他們工部最差的房間也比這個好啊。就說他們最受冷落的器造坊都沒這麼破的!
樊城主不好意思道∶已經努力修繕了,可咱們海太城一沒錢二沒人,平時案件也少,湊合能用就行。
不得不說,誰讓他是頭一次當官,經驗確實少了。
好在地方破舊,椅子還是挺多的,至少在側廳還有地方坐。
紀彬也看著這個府衙,確實是努力修繕了,但其他房子上麵還破了個大洞,就連他們用的桌椅年齡也很大,地磚更是坑坑窪窪,連邑伊縣的府衙都不如。
不對,連裡長家的院子都不如。這個海太城是真的慘。
四個小吏端來茶水,樊城主算是開始介紹。
整個府衙就他們五個人,平日裡上午在私塾教書,下午辦公,旁的也沒什麼事。
因為知道紀彬等人過來,還特意收拾了官府的客舍,裡麵雇了三個老者打掃衛生,他們可以都住到裡麵。
這也行,好歹有個落腳的地方。
至於船廠舊址,則要李大按照先祖記載慢慢找。
到時候可以撥兵士們來幫忙,紀彬甚至又問興華府要了三百兵士。
一共五百兵士幫著建設一定很快的。
樊城主聽到這話,震驚地看向紀彬。
又要了三百兵士!
這可都是年輕能乾活的啊,直接從興華府要的?說實話,他這個城主都沒這麼大的麵子。
要不然說紀彬過來是好事呢,這可是大好事!
樊城主笑得眼睛都快看不到了,心裡可美了。沒想到吧,他苦儘甘來,迎來這麼大的財神爺!
不止樊城主這麼想,他身後的小吏們抱著同樣的想法。
還有一件事,因為他們過來,所以原本五個私塾,變成四個,樊城主也會跟著紀彬他們一起做事
而且現在學生變成,四個私塾,一共二百多學生,也差不多。
紀彬在確保私塾確實沒問題後,這才同意。
雖說現在教孩子們看不出什麼成效,但這才是海太城未來的希望。
一個城裡突然多了兩百多個讀書識字的人,在這哪個地方都是很厲害的事情,肉眼可見這個地方的未來會更好。
這下人員差不多也就齊備了。
還是分為兩批,紀彬帶著李家主,樊城主,再帶幾百兵士去尋找前朝造船廠舊址,一百多裡的海岸線要找到舊址,不是很容易。
而且海太城i舊址應該不算大,在先朝也就是中等規模的大小。
先朝覆滅時,當時的長官一把火把造船廠燒了,如今百年時間過去,再想找到舊址是比較難的。
當然也可以另起地方重建。
但能利用之前的東西,肯定還是要利用的,能省很多事。
有些建築就是地麵之上的燒完了,但地基還在,船舶位置還在,甚至在舊址附近,還能找到被砸開船底沉下去的舊船。
這些都是很好的參考。
都說曆史悠久,曆史源遠流長,有時候的好處就在這。
縱然本朝海禁已經許多年,官府造船廠也已經是曆史,可想要撿起來,還是有跡可循。至少不用從零突破。
剩下的三個工部大佬則留在官府客舍裡,他們三個想尋個鐵匠,看看能不能做出他們要的東西。縱然焦炭還沒送過來,但紀彬家可是有好炭火的,他們都知道。
紀彬一聽這話,簡直哭笑不得,彆說了,先記賬,以後新皇買單。
至於好的鐵匠,紀彬倒是想到之前東封村的劉鐵匠,隻讓他們三人稍安勿躁,他寫信劉鐵匠請他過來。
然後再尋興華府知府,調些鐵器過來。
為什麼不找官府的冶煉所?
這就要去找宿勤郡春安城的了,邑伊縣也沒有冶煉所。
而興華府跟宿勤郡是平級,根本不好開口征用,否則就要寫一堆文書。還是私下自己的人脈比較好用。
至於鐵器這種金貴的東西,相比先朝來說限製已經沒那麼多,但還是官方禁製交易。可現在紀彬自己都是官方啊,這有什麼不能調用的。都能用,現在就用。
想當初找點硝石都訊麼艱難,現在連鐵器佳炭都問上頭要,也是不—樣了
反正紀彬這些事做完,三個工部大佬看他的眼神頓時不同。這樣的上司好啊。
想要什麼給什麼,想要什麼人就調什麼人。
原本他們還覺得來這裡是不是來錯了,可現在看著,或許沒那麼壞?
這三人加上他們長隨也在,紀彬也不用操心,他們一心演算公式,改進蒸汽機就行。
休息一天,紀彬帶著李家主,樊城主跟柴力碰頭。
昨日紀彬跟柴力燕芷遊也吃了頓飯,燕芷遊雖然對引娘沒來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引娘如今事情很多,也抽不開身。
不討時間還長,總有機會可以見麵。
現在是從興華府的三百兵士還有柴力手頭的一百兵士,由紀彬他們帶著,開始在海岸線找舊址。不僅是舊址,還要標記天然港口。
天然良港比較好發現,因為特點非常鮮明,首先附近要有島嶼之類的地勢做遮掩,這樣可以擋住海麵上的風浪,正好包裹好港口,讓這附近的水域變得平靜無波,若是附近有山體最好,甚至可以完美擋住海浪。
但這隻是其中一條而已,港口附近還不能有明顯泥沙,淤泥,否則會傷害船隻,甚至讓船隻陷入泥沙動彈不得。
下麵的水還要比較深,否則通行不了大船,船隻越大沉在水底的部分越多。
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話,就是平時大家看到的海灘,那肯定不合格的,因為沙子太多。
而把沙子變成水泥平台,平台前麵直接是清澈的海水,前麵這片大海域水質泥沙很少,接著海域前麵是個能夠擋住風浪的島嶼。
海浪過來,被島嶼遮擋,船隻通行,有較深的海水。
大船在深水區停住,換小船載人載物到淺水區,淺水區的岸邊還要開闊一點,不然不好卸貨。
除了這些,水麵在冬季還不能結冰,最好周圍泥土也少,這樣不容易有淤泥產生。
這麼多條件,就知道為什麼要選先朝的i舊址,因為既然能在那個地方開船廠,必然是符合這些要求。
至於順便找著天然良港,目標也會比較明顯了。
可以說先朝船廠舊址跟天然良港必然相輔相成,距離不遠。
在南軍國裡,最典型的天然良港就是魯地的港口,所以那裡自古漁業船業都非常發達。
紀彬說完之後,李家主看著他道∶你竟然對港口如此了解,明明南軍國根本不重視這些。紀彬笑∶很快就會重視了,咱們的船廠隻是個開始。
新皇是個有抱負並且記仇,還居安思危的人。
在當初西邊打贏正赤部落,他都能蟄伏三四年,再給對麵迎頭一擊。不遠處的海外番邦肯定已經被他記在心裡。
紀彬剛開始想造船那是想出海,新皇想造船,那是想揚我國威,讓某些地方不要耀武揚威。某種程度上,紀彬還挺喜歡新皇的想法。
反正船隻嘛,造出來之後平和的時候就出海賺錢,有些小人敢跳就打過去,什麼都不耽誤。至於到底是商船還是戰船,都在他們一念之間。
所以兩人很快達成共識。南軍國第一個官辦船務司應運而生。
所以紀彬斷言,船廠隻是個開始,以後的船隻研究會繼續走上正軌,將先朝的船運技術撿起來,然後再發展自己的東西。
時間用不了太久,他們南軍國的船隻也會強大起來。
至於海禁的事,紀彬覺得,等自己牽頭造出蒸汽機,造出蒸汽船的時候,海禁不攻自破。
一想到這紀彬久有些激動,但隻有激動不行,還要動手開始找舊址。
好在現在人手多,應該很快就能找到。
幾個人分彆帶著兵士們仔細尋找,找的同時更加詳細標注了海岸線,一裡地為標準,開始建標,到時候這些數據到手,也更方便建設。
雖然建的比較頻繁,但對後續的建設都有用。
但他們不僅要看海岸線,還要看岸邊幾裡地,甚至十幾裡地的位置,找舊址難度大大增加。
可這些兵士們都知道他們在找什麼,也知道有紀彬帶著,絕對不是瞎胡鬨。
剩下海太城的人,就看著紀彬一來,讓他們這邊海岸線都活了起來。
紀彬還找了幾個本地漁民,他們應該最清楚這些東西,隻是他們捕魚的地方都是小港口,能有漁船通過就不錯,剩下的地方隻能憑借記憶慢慢來。
好在紀彬是個有耐心的人,大家慢慢找,他不著急。
終於在兩天後,算是有了大致方位,就算這裡地方大,但架不住他們人多了啊。人海戰術一來,地皮都要掀翻。
找到舊日址的時候,李家主甚至有點熱淚盈眶。
這就是他家先祖說過的地方嗎,他家現在在這個地方學到造船技術,才有他們李家如今的家業!
現在這塊地雜草叢生,還是兵士們砍了不少枯草,這才隱隱看出下麵地基。
紀彬看著,這地方依山而建,地勢很高,前方寬裕的海域平靜無波,再前方是個較大的小島,完美庇護這片海域。
紀彬站在高處又看了看,這一看就發現不得了的事。
這片平靜的海域之寬,完全超過他的想象。
因為前方島嶼的巨大,島嶼上也沒什麼大山,完美擋住風浪,卻不至於一絲風也透不過來。這片海域至少能停靠萬計船隻!
單是看著這片老天爺賞飯吃的地方,紀彬就能想象先朝鼎盛時期的造船廠,乃至港口有多發達。這點從興華府官學石刻上也能管中窺豹。
不過先朝覆滅還是因為末期時朝堂昏庸無度,殘害百姓。所以被人推翻。這些殘留輝煌也掩蓋不了那些惡行。
在先朝末期的時候,這些船廠也都名存實亡,如今被興盛的南軍國撿起來也還不錯。
紀彬都能看出來,對船廠港口更加了解的李大甚至有點激動。
多好的地方啊,他以前怎麼就不知道呢!但知道也不敢過來,畢竟他家身份敏感。以後就不會敏感了!
他要加入當朝的官辦船務司了!以後身家也算清白,再也不用被歹人威脅。
就連李家主也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年份簡直好極了,他這種原本都要退居幕後的,都能出來一展拳腳。
找到舊日址之後,留下二百兵士,開始清理這處的雜草,一百多年前的地基還在下麵,隱約能看出點痕跡。
這個造船廠不算小,格局也很清晰。
占地約莫有二三十畝地,不管是辦公的房屋,還是開放的造船場地,都在李家主的摩掌中慢慢畫出來。
又花了幾天時間,這裡的大致布局也基本摸清。
全程跟著的樊城主震驚道∶這地方,竟然有規模如此大的造船廠,我都不知道啊。
他肯定不知道,海太城的文書早在上一任那霍霍得差不多。這又曆經百年,這海太城的人又飽受苦難,能有幾個記得這些事的。
這兩百兵士還在清理,剩下的三百人則挑了熟悉水性的,去水域之處看
現在議一塊看不出有
什麼建設的平台。
但紀彬預估,應當是海平麵上升,把原本海邊的碼頭平台淹沒了,可百年時間對大海來說不值一提,說不定這些平台就在如今淺水區的下麵。若是真的能找到,那按著之前的規模建就好。
相信等之前的碼頭複原好,海太城的大門也算徹底打開。
他說過不僅要建造船廠,還要發展海太城,這點可沒說錯。
海太城這邊熱火朝天的忙碌,還引來不少孩子們圍觀,他們一放學就看過來看熱鬨,甚至有些水性好的,直接一個猛子紮進水裡,嚇得大家趕緊撈他們。
但畢竟是海邊的小孩,水性自然不一般,還帶著他們去找藏在水下的碼頭。
可紀彬罕見冷臉,直接讓人把這孩子帶下去。
甚至直接對樊城主道∶還請城主下道命令,若是看到有小孩自己前往水域,必然帶到私塾,戒尺打手心二十下。
紀彬從來都是笑眯眯的,雖說自己有靠山,但卻從不會對人這樣說話,就連海太城小吏都是客客氣氣。
如今講出這幾句,倒像是命令樊城主了。
這讓樊城主心裡一驚,但沒怎麼猶豫,直接道∶屬下遵命。
等等,屬下?
他怎麼脫口而出這句話啊。
不過這段時間裡,樊城主早就把紀彬當成上司一樣對待。
紀彬笑笑∶隻是建議而已,以前海太城亂糟精的,孩子們去海邊捕魚自然沒什麼,但海域凶猛,難免會遇險。如今大家有吃有喝,不必再冒險了。
說是建議,可樊城主立刻找人傳令。
要說不讓孩子去水邊,這話海太城的大人們也是同意的,每年都有落水去世的孩子,城主下令就更好約束孩子們了。
但也有人說,他們這裡真的很奇怪啊。
一個指揮使柴力,一個城主樊海鈞,還有那麼多兵士,小吏們。手下還有一個四品,兩個五品的工部官員聽他指揮。
全都是朝廷官員,普通人看見小吏這種職位,都要點頭哈腰,就他紀彬不一樣。
他不僅能使喚得動這些人,甚至還能讓城主發號施令。明明看著那麼溫和的人,卻有如此大的能量?
放在其他地方,肯定是讓人覺得奇怪。
可在紀彬身上,似乎一切都說得通了,沒辦法,誰讓他是紀彬呢。
在大家愣神的時候,就聽潛到水底的兵士上來大喊∶紀先生!您真是神算!下麵真的有以前的碼頭!還有幾艘小船呢!
成了!
前朝船廠原址找到了,碼頭也找到了!可以正式修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