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躬身回答:
“陛下,根據錦衣衛的調查,在北直隸以外的地區,士紳,是十分反對廢除保甲製的,特彆是那些大家族,反對的最厲害。
而普通百姓,是支持廢除保甲製的,其中,以佃戶和靠近北直隸地區的普通百姓,最為支持!”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而北直隸地區卻極少出現這種情況?”
弘治皇帝表示不理解。
“陛下,這個問題,老臣思考過,老臣認為,這是因為北直隸地區的絕大多數鄉紳,主要收入,已經不是農業,而是開辦商行、作坊經商,所以,廢除保甲製,對他們是有利的。
而在北直隸以外的地區,鄉紳、豪族,他們的主要收入,依然還是農業,而農業,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的,一旦廢除保甲製,勢必會造成當地百姓的流失,因而影響到他們的收入,所以,那些地區的鄉紳豪族,對廢除保甲製,強烈反對。”
這個答案,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交流過,也與李兆同交流過,所以,他還是比較肯定自己的看法的。
另外,李東陽也不怕把這件事情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會得罪誰。
因為該得罪的,他已經得罪了。
畢竟,廢除保甲製這件事情,是李兆同提出來的,而李兆同,是他的兒子。
養不教,父之過。
這鍋,他得背著。
弘治皇帝聽李東陽說完,沉默了片刻,也沒說話。
因為,其實弘治皇帝心裡很清楚廢除保甲製對鄉紳豪族乃至皇族得傷害,並且這種傷害,他已經感受到了。
他從蕭敬那裡得到過彙報,皇莊裡頭有不少莊戶,脫離皇莊,去給作坊乾活去了。
因為現在沒了保甲製的限製,他們是能離開而不受懲罰的,而去作坊乾活,能賺得更多。
所以,皇莊裡的莊戶,都在外流。
更彆說,那些普通士紳了。
弘治皇帝知道這個情況,但是,他現在卻不能對此做出抉擇,因為,當今輔佐他治理天下的,絕大多數是這些士紳豪族。
一旦對這些人下手,勢必會引發天下大亂。
現在,北直隸地區的絕大多數士紳豪族不反對,能在北直隸地區先行廢除保甲製,弘治皇帝覺得已經很滿足了。
他現在的主要目標,還是放在開海上,一下子把攤子鋪太開,也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弘治皇帝決定轉移話題,對此事避而不談。
但一時間,弘治皇帝腦袋卡殼了,他不知道該轉移什麼話題。
正好,此事奉天殿外,有一個小太監,正在殿門口探頭探腦。
弘治皇帝坐在大殿中央,而且地處高處,因而看得一清二楚,於是,弘治皇帝看向蕭敬,道:
“讓那名小太監進來彙報,朕看他好像很著急,有什麼大事發生的樣子。”
“喏!”
蕭敬立刻前往奉天殿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