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皇上李世民。
他們能跟隨這樣的君主是他們的榮幸,是他們的福氣。
從昨日到今日,天下百姓還在議論他們的皇上。
一個個臉上都是喜慶楊洋的,他們深信不疑,李世民陛下能帶他們過上好日子。
“杜如晦。”
“微臣在。”
王德公公立馬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糧食種子和書籍交給杜如晦,“這就是昨日始皇給朕的畝產千斤的糧食,此事就交給你了。”
杜如晦接過,“臣不辱使命。”
“房玄齡。”
房玄齡上前,“臣在。”
“朕命你重新修改編寫秦始皇史記,務必把那些不實言論給朕去掉,務必做到公平公正,不得有失偏頗。”
李世民覺得讓和政哥打過交道的人去編寫秦始皇史記最好。
杜如晦要種糧食,這件事就交給房玄齡做吧。
當然他不是隻要房玄齡記載秦始皇的功績,是非對錯,起因經過,都得記上才是。。
不能像司馬遷隻記載秦始皇徭役百姓修長城修陵墓。
而不記載秦始皇其實是有給百姓足以養家的工錢和也有休息時間的。
而不是隻記載秦始皇焚書坑儒,而不記載焚的是什麼書,坑的是什麼儒。
秦始皇焚的是六國曆史和一些吹鼓分封製的書籍。然而諸子百家的書籍都是保留下來了的,隻是最後被項羽火燒鹹陽宮的時候燒毀了。
坑殺的儒生,也隻是一些欺騙他的術士和一些反對大秦的儒生。
隻記載秦始皇秦律嚴苛,而不記載秦朝百姓不願意守邊而逃跑,所以才出使嚴律。
那些利民的政策一個沒記,比如他重視農業生產,廢井田,開阡陌,實行土地私有製。
隻要人乖乖種地按時交稅就行,稅收其實也很低,孟子之前推崇的稅收是十一稅一,漢朝是十稅一,而始皇的是十二稅一,(就是農民得了十二擔糧食,隻需要上交一擔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他還擔心遇到災年百姓沒有糧食,在很多水路關口都設立了官府糧倉,還製定了二十五條倉律來管理,這樣一旦發生大災荒官府就可以開倉賑災。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比如尊重女性地位,秦國女子地位算是各個封建王朝地位較高的了。
秦始皇可以說是所有皇帝中對女性比較尊重的皇帝了。
他給女性很多特權,比如女性可以有自己的私人財產,女性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女性可以有離婚的權利,女性也有父母財產的繼承權等。
(當然什麼丈夫出去鬼混,妻子可以殺丈夫而無罪的,這個是一個誤傳了。始皇在石碑上刻字是“夫為寄猳,殺之無罪”裡麵的“猳”是公豬的意思。也就是指的是上門女婿,這種上門女婿出去鬼混殺了無罪。為此來杜絕男子去做上門女婿,秦朝是很反對上門女婿的,具體就是秦朝另一個律法了,稅收,今天不講這個。)
這些都是對百姓很有利的政策,李世民越和嬴政接觸就越替他心疼啊。
他們這些當皇帝的誰不想死後能留個好名聲。
哎。。
房玄齡抱拳道,“臣遵旨。”房玄齡對始皇也是改觀不少的。
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長孫大人。”
長孫無忌站出來,“臣在。”
“你立刻派人把李靖將軍調回長安,抵禦外敵。”
長孫無忌抱拳躬身,“臣遵旨。”
“哄。”頓時朝堂一片驚呼。
外敵。?
哪裡來的外敵。
長孫無忌他們幾人自然是知道突厥大軍將至的。
但是很多朝臣不知道啊,他們是知道前方在和突厥打仗的,可是為什麼要調回京啊。
不應該是調去前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