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年間袁崇煥對戰金朝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連續取得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袁崇煥對戰金朝連續獲勝。”
“因為孫承宗是東林黨的人,之後魏忠賢和孫承宗有矛盾,孫承宗最終被迫辭官,努爾哈赤一聽孫承宗被換走了,立馬集結人馬又來攻打,導致遼東局勢再一次失守。”
雖然這個孫承宗是東林黨的人,但是有一點嫚兒還是挺欣賞他的。
起碼以死殉國了,起碼沒有投降清朝。
“孫承宗雖然是東林黨的人,但是崇禎年間,金朝屢屢入侵,他在再一次被啟用抵抗金朝,最後率領家人守衛高陽城,最終城破被俘,他選擇了自縊,以示不屈。”
“他死的時候多大。”
“七十六歲。”
老朱摸著胡須點頭。
雖然年紀是大了點,給他吃顆健體丹,這樣的人才還是能上馬一戰的。
嫚兒繼續說道,“後世還有人說朱由校是一個文盲,更甚至有人說他智力有問題,這也是他被詬病的原因。。”
“但是我們從朱由校的批紅還有他總共舉行過一百六十多次日講和經筵就能看出他不是一個文盲。”
經筵是討論政務的高端學術論壇,如果朱由校是一個文盲和智力低下的人的話。
他怎麼可能組織參與這麼多次經筵呢?
就算朱由校沒有出格圖書,他也不可能是大字不識的文盲。
明朝太監都能教朱由校認字,宮內可是有教太監讀書的內書堂的。
一個皇子再不濟也不可能不識字的。
朱由校最多就是沒有出閣讀書和那些大臣學習那些大道理而已。
其實朱由校是文盲這種說法都是來自民間小說。
很有可能是東林黨的家族親人寫的呢?
那些人在貶低魏忠賢的同時順帶抹黑了朱由校呢?
一個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和一個弱智文盲皇帝其實也蠻配的。
畢竟東林黨是恨死魏忠賢了。
“朱由校被說得最多的就是他喜歡做木匠活的事了,但是也可以從側麵反應出來朱由校可能除了做木匠的事,他品行方麵應該是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來抹黑的了。”
估計是朱由校沒什麼小辮子可以抓了,就抓著人家做木匠來說事。
就算人家喜歡做木匠,也總比花天酒地,驕奢淫逸那些皇帝好很多吧。
不然像朱厚照滿頭小辮子文官隨便抓,能抹黑他的點太多了。
朱見深不也就是沒什麼可黑的了,就拿人家喜歡大姐姐的事來說嗎?
嫚兒從來不覺得朱由校愛木匠活,和他的個人能力有什麼關係。
誰還沒點愛好了。
明朝皇帝誰還沒點個人愛好了,但是也不妨礙他們的能力。
朱瞻基愛鬥蛐蛐,國家管理得也不錯。
朱見深在萬姐姐懷裡當乖寶寶,出門打架也是賊狠。
朱厚熜酷愛修仙,朝堂上的人照樣被他玩的團團轉。
朱由校也隻是愛做木匠而已,並不代表他就是傻子。
嫚兒繼續道,“朱由校有一點還是非常非常值得稱讚了,在穩定遼東局勢解決財政和抑製土地兼並等方麵,天啟年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嫚兒看向老朱,“朱由校雖然從小戰戰兢兢唯唯諾諾長大,但是他骨子裡還是繼承了老朱叔和小朱叔的鐵血傲骨的。”
“在澳門主權問題上態度強硬寸土不讓,在澎湖兩次與荷蘭人作戰也全都取得了勝利。”
老朱雖然不想聽到自己朝代亡國的事,但是他也不得不聽,“嫚兒,說說那個亡國之君朱由檢吧。”
雖然這個時候的大明朝政已經是烏煙瘴氣了,但是也還沒有到亡國的地步。
他就想看看為什麼在天啟都還沒有亡國之兆的大明,被這個朱由檢給玩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