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叔,張巡確實是很厲害的一個守將,許遠和南霽雲也是意誌很堅定的將領,但是這個時候張巡他們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嫚兒繼續道,“叛軍可以不斷的補充軍械糧草,但是睢陽城經過半年的堅守是真的什麼都不剩下了,當全城找不到一個活物的時候…………先是將士家中妾室家奴,之後在到城中老人婦孺……最後是小孩。”
“睢陽士兵當時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堅守,直到他們再也拿不動刀了。冬天過後,尹子琦終於攻上了城牆。”
“當叛軍主將尹子琦進入睢陽城內的那一刻,他徹底服了,丟了一隻眼都沒有被打垮的尹子琦走在睢陽城裡讓他遍體身寒,腿都在哆嗦。”
“一座五萬人的城池,隻有四百多人餓的搖搖晃晃的幸存者,張巡,許遠,南霽雲等三十六個守將守兵被俘虜,當時尹子琦想勸降張巡幾人,他們皆不屈服。”
“尹子琦問張巡每次督戰他都咬牙切齒,何必如此,張巡回答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尹子琦聽聞大怒,撬開了張巡的嘴,發現他嘴裡隻有三四顆牙,這也是文天祥正氣歌裡那句,為張睢陽齒。”
“尹子琦又去逼南霽雲投降,南霽雲默不作聲,張巡就說男兒,一死而已絕不投降,南霽雲當時笑著回答道你是了解我的,一死而已,最後張巡南霽雲被殺,許遠被押送洛陽之後也被殺。。”
“他們敗了,但是他們也勝了,他們以不到一萬人硬是拖垮了十幾萬叛軍,有生力量被張巡殺傷殆儘,所以三天後援軍感到很輕易就把睢陽城奪回了。”
“從此凡有兵家談及守城之戰都有意避開睢陽保衛戰。張巡死前留下遺言,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貴,誓與賊為曆,以答明恩。”
嫚兒是實在不想說這一段曆史,但是郭子儀李光弼都說了,自然是要說一下這個狠人守將張巡的。
但是睢陽之戰確實是太慘烈了,能活下來的人畢定是他吃()得比較多。(不敢細寫害怕審核,想知道度娘一下。)
嫚兒繼續說道,“安史之亂爆發之前張巡隻不過是一個縣令,戰後他已經是一代名將,唐代宗將他評為一等功,唐宣宗把他的畫像掛在淩煙閣,明朝清朝時期,張巡已被塑像祭祀。”
“張巡他生前他吃人,死後他封神,後世人稱張巡是大唐的魔鬼守將,也被人大肆讚賞,文天祥更是視他為偶像,也有人稱他是衣冠禽獸。”
他到底是對是錯留下了許多爭議。
但是如果沒有他拖住十幾萬叛軍,郭子興和李光弼不會那麼順利的平定叛亂。
張巡犧牲自我,包括性命和名聲,對於張巡的否定和指責者都是局外人。
當時發生這些事的戰局中人都對張巡表示出崇高的敬意,就連敵將尹子琦到最後都不忍殺害張巡。
嫚兒其實還是很敬重張巡的,他其實完全可以不管睢陽的,他根本不是睢陽守將,他走了也就走了,沒人會怪他。
可是他卻為了大唐安危留了下來,那些說他衣冠禽獸的,難道看不到他的功績嗎。
如果不是他保住了江淮地區的安全,叛軍過城,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場浩劫。
莫道書生無膽氣,敢叫天地沉入海。
張巡為什麼被人推崇祭拜,也許就是因為他臨死不屈的氣節吧。
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為什麼被後世人推崇景仰。
他們沒有力挽狂瀾,也沒有立大的軍功。
他們被後世之人推崇就是他們的氣節。
華夏民族幾千年,之所以延綿不絕,或許就是因為有千千萬萬這樣有氣節的人,才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