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
在中環的繁華地帶。
這裡坐落了許多文娛產業公司總部或者主要分公司,如逗音,芒果,中影。
他們的寫字樓高入雲端,金屬光澤的玻璃覆蓋了整個寫字樓,散發著鋼鐵城市的氣息。
鱗節次比的大廈中,有一棟叫做青禾娛樂。
在第十三樓,也就是高管所在的樓層。
李洛正坐在他的辦公椅上,手裡端著剛剛衝好的咖啡。
咖啡散發的苦香氣息讓他皺了下眉頭。
他身為齊魯人,他其實喜歡早餐吃煎包,煎餅。
但身為魔都數一數二文娛公司的大高管,音樂行業的大佬,公司決策說一不二的人,吃煎包喝煎餅的形象,鎮不住手下的一群小資員工。
這相當於校園的混混老大,背包裡有一根巴啦啦魔法棒。
這老大還怎麼當?
他手下的員工,大多是本地人,喜歡西餐,喜歡咖啡,喜歡一起看《巴黎夜旅人》,喜歡看伍迪艾倫,然後把伍迪艾倫所拍的紐約城和自己身處的魔都相比,再留下自我憐惜的淚水,在每一個雨夜,望著窗外,望眼欲穿的等著七彩祥雲向他們奔赴而來。
李洛把這群新時代的年輕人看的透透的,打心眼裡討厭和他們一起工作,但偏偏就是他們這樣的人,最能把握音樂市場的口味,創造了市值神話。
或許說,不是他們能把握市場口味,而是他們就是市場數量最多的主體,因為他們的存在,新的音樂流派遲遲無法出現。
而那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李洛在腦海中回憶起它的旋律,依然心中感到震撼。
可惜了。
李洛最清楚的就是市場,什麼歌能掙錢,什麼歌隻能掙個熱鬨,就是一眼的事。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中年男人消費能力排在寵物後麵。
而麥子善的後台數據也印證了他的看法。
進三千萬的播放量,就收了三個小火箭。
多寒磣啊!其他的視頻這個播放量,隨便收禮物也到了上百萬啊!
而麥子善還在溫飽線苦苦掙紮。
李洛收回腦海裡的思緒,準備開始今天的的工作。
邱野要發新專輯,並且要聯合最近的一部電影唱主題曲。
他還要簽下幾個新藝人,都是他非常看好,有可能爆火的人。
很多工作。
“李總。”這時,他的助理彭歡歡,推開他的門,走了進來。
“什麼事?”李洛問道。
“這個視頻的播放量有點不對勁。”彭歡歡手裡拿著一個平板,上麵正在播放一個視頻。
一個男的正在對著麥克風唱歌。
李洛第一眼就覺的眼熟。
“哪裡不對勁?”他接過平板,確定無疑了,這就是麥子善的視頻。
“他的播放量…”
李洛打斷了她:“我知道,這個人的播放量和禮物收入比例很不對,太懸殊了。”
但彭歡歡搖了搖頭,“不是這個事。”
李洛一愣,“怎麼了?還有哪裡不對勁?”
彭歡歡小聲說道:“這個視頻的播放量,壓根沒遇到瓶頸期。”
李洛呼吸一滯,轉頭看向平板上顯示的數據,頓時愣住了。
所有的視頻最終都會遇到平台期,也就是流量停滯。
一般而言,一個視頻的生命周期就在半個月左右,在此之後,這個視頻的目標受眾基本都發掘完了,所以不會有新的流量。
但此刻,李洛滿臉震驚地看著手裡的平板,上麵顯示的是麥子善的視頻的流量曲線。
幾乎是一條沒有任何平台期的火箭!
直衝衝地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