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五秒。
萬軍轉發了一條鏈接。
【搖滾死灰複燃?聲音大,不代表有“精神”】
作者:付光宇。
林新月愣了一下,緊接著轉過身去,防止麥子善看到自己的異常。
她打開鏈接,這個是音樂家官方公眾號的文章。
上麵洋洋灑灑四五千字,把搖滾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講了一遍。
還結合了其他的音樂流派,重點批判搖滾精神是一種假命題。
然後,在文章末尾處,三番五次提到麥子善。
“麥子善是近日來創作量比較大的搖滾歌手,筆者重點分析了其歌曲特點和創作技法後,發現當下所謂的‘搖滾’完美符合筆者所說的“大聲音樂”。
大聲音樂的特點就是喜歡用‘精神’包裝自己,實際上,唯一的特點就是聲音大,用大來掩飾空洞,用大,掩飾內核的缺失,用大,來吸引需要發泄的受眾。
同樣的例子有rap和dj,這些缺乏深層內核的音樂形式,喜歡包裝自己,例如rap強調peace和ove,越是強調什麼,其實就越是缺少什麼。
搖滾也一樣,筆者接觸過很多搖滾樂手,無一例外,他們喜歡用搖滾精神包裝自己。
這恰恰證明了真正內核的缺失。
不同於其他真正表達個人情感和深層訴求的音樂,搖滾用強烈的貝斯聲和激烈的鼓聲,創造了一個讓人沉醉的演唱氛圍,這恰恰說明搖滾樂的缺乏內核。
因為真正內核的缺失,就需要掩飾。
搖滾,則選擇用‘大聲’來掩飾。”
“具有內核的音樂,從來不會用引人注意的方式,向來是陽春白雪,蜿蜒流淌進心中。”
“由此可見,筆者在本文中所強調的‘大聲音樂’,完全和具有‘內核’這一音樂本質衝突,搖滾樂死灰複燃?難!”
林新月看完之後,怒上心頭。
“麥子善,哪裡有廁所?我去一趟。”林新月其實是想一個電話懟過去,但不想讓麥子善發覺異常。
“哦,對!廁所,還要建一個廁所,我們現在都是去外麵荒地解決,昨天有好幾個女生憋的不行了都。多虧你提醒我,我又把廁所忘記了!”麥子善拍了拍腦袋。
林新月:“……”
麥子善:“暫時,你先去後院草坪上解決吧。”
“……”
林新月一臉黑線地走了出去。
走了二三十米遠,她才撥通萬軍的電話。
“我們麥子善是怎麼得罪你的主編了?”
“不就是爽約了一次?我已經道歉過很多次,而且伱們也加入黑名單了,怎麼還不依不饒?”
萬軍的聲音弱了八度:“你原來知道被加入黑名單了啊……”
“廢話!我的直覺!你說,我們麥子善到底怎麼得罪你們主編了?”
萬軍哭喪著臉:“我是真的不知道。”
林新月深呼吸了幾下,突然,想起來一點蛛絲馬跡。
看到這濃濃的論文風格的文章,就知道這絕不是付光宇寫的。
她立刻質問萬軍:“這文章誰寫的?”
萬軍:“上麵有作者名字啊,我們主編,這事跟我沒一點關係,我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