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指定具有某種特點的歌曲】
【所需消費根據歌曲特點決定】
【當前動員人數為一,代表一個月的使用期,更長的使用期需要更多的動員人數】
幾句簡單的描述,讓麥子善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指定想要的特點,例如感人,激情,悲傷,深度,等特點,獲得搖滾樂。
聽起來不錯。
之所以能升級這個係統,應該就是因為李慶。
是藍蓮花推動了李慶騎行的決定。
並且,係統把這個稱為動員。
動員?是這個係統的目的?
是想讓全世界都追求自我嗎?都跑去拉撒嗎?
這個念頭剛出現。
係統的提示隨之出現:【來吧!get&nove!】
好像還真的是看熱鬨不怕事大的係統。
一點也不擔心會不會有人凍死在318。
麥子善向前望去。
李慶徹底消失在視野中。
他遠去的背影,都是個讓人開心的壁紙。
麥子善回頭,看向籠罩了一層興奮的光暈的鹽業俱樂部。
滿心希冀。
……
一星期後。
山海的專輯銷售額最終定在了三百七十萬張。
作為一個單曲專輯,這個銷量是極為出色的。
而它的創作者,卻還隻是剛剛入行一個月的歌手。
《瘋狂樂符》:“一直以來,搖滾樂麵臨的都是一個尷尬的地位,即酒吧伴唱。而今天,搖滾樂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未來。”
《你聽》:“在當下市場越來越同質化的情況,能出現新的類型,新的風格,並且,這樣的路能走通,這本就是件好事。”
在山海這張專輯打響後,討論度,再也不局限於音樂家的所謂“精英評論”。
校園的學生們,職場的工作者。
他們耳機播放的,是搖滾。
在麥子善打通了搖滾這條路後。
其他的搖滾歌手如同雨後春筍一般踴躍出來。
像是從地上休眠了十七年的蠶蛹一般。
創作了數不勝數的搖滾樂曲。
但是,獲得大眾喜愛的,質量上佳的,的確不算多。
如果用一個形容詞,那就是之前於青所批評的“大聲音樂”,來形容這群突然踴躍出來的搖滾,好像的確挺合適的。
這就讓音樂家等一係列的專業評論雜誌,再一次抓住把柄。
音樂家等眾多專業評論雜誌聯合發布文章。
【曇花一現的流派不要太多】
“麥子善的成功歸於偶然,其不過是恰好切中了一個市場空白,需要發泄的空白,他用恰到好處的嘶吼與帶有一點深意的歌詞包裝,端出來一盤辣子雞,讓人們過了個嘴癮。
但這盤辣子雞,就想複興一個菜係?
不可能。”
這篇文章一出,直接引起大範圍討論。
不再像第一次音樂家攻擊麥子善一樣,隻是業內討論。
這次的話題度遠遠爆開!
“曇花一現是有道理的,現在就隻有一個麥子善能聽,可他還有多少歌?還有多少搖滾精品?”
“昨天我聽了一個其他搖滾歌手的歌,我現在耳朵不想要了,如果麥子善後續的歌跟不上質量,我覺得搖滾樂還是算了吧。”
“說白了就是菜太少,麥子善現在所有歌加起來也就十首,也不是每一個都兼有深意和搖滾氣質。”
討論紛紛。
這一次的討論,徹底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