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其他發了搖滾專輯的歌手,都在半路開香檳呢。
慶祝他們尋找到新的增長點——搖滾。
都在吃著火鍋,唱著歌。
撲通一聲就掉河裡了。
一上午三百萬的銷量什麼概念?
差不多最終銷量會在一千二三百萬左右。
哪怕去掉渠道的分成,歌手也能拿幾千萬的利潤。
但重點不是一時的銷量,而是長尾效應。
行業內有個公式,即百分之九十的作品,在頭一年的銷量就是終生銷量。
隻有寥寥無幾的優秀作品,可以跨入經典的作品,能夠在日後的漫長歲月中,不停地增長。
後麵幾十年的銷量,積攢起來,又是一個天文數字。
說白了,就是個下金蛋的鵝。
這樣的長尾效應在各個行業中都有,比如電影行業,絕大部分電影掙的錢就是上映時的錢。
隻有一小部分跨入經典的電影,在日後會不停地有人重溫,並且吸引新的粉絲。
再比如網文行業,大部分書掙錢都是在連載期,而完結了還能掙錢的,是極少一部分。
總而言之,這輩子可以靠版權吃飯了。
這是所有文娛行業創作者的終極夢想。
靠版權吃飯,才是歌手最終的歸宿。
無數有才氣的歌手,其實吃的都是青春飯,趁熱打鐵掙他一筆。
青春一過,如果沒有持續的版權收入,那就要不停地上綜藝,參演電影電視劇。
否則的話,難以維持生活啊。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由奢入儉難,歌手們年輕時掙得錢多,花錢大手大腳,老了後沒有版權收入,還想維持奢華的生活,就必須在其他行業維持曝光。
數不清的行業媒體都在報道麥子善的新專輯銷量。
同時,數不清的歌手陷入了五味雜陳的情緒中。
正在開慶功宴的白曉金,嘴裡還一塊肉呢,就這麼忘了嚼。
呆呆地看著手機上的消息。
他本以為他已經天下無敵了,誰能想到?
誰能想到!
路飛都已經動身安排下一張搖滾專輯了,結果就被打了一巴掌。
“他的這張新專輯都是已經唱過的歌,怎麼可能還有那麼高的銷量?”
“我的歌差在哪啊?我的歌差在哪啊!”
“好多個零,好多好多錢,這要是我該多好啊!”
一時間,行業巨震。
心情最糟糕的,當屬和麥子善身處一室的人了。
他們剛剛被麥子善搶了電影配樂,緊接著又挨了一聲悶拳。
艾弦從沒想過,曾經不過就是個退賽的麥子善,現在,突然就飛升了?
怪不得,他的經紀人陳新希望他也進軍搖滾市場。
有原因的啊!
他偷偷瞄了一眼麥子善。
麥子善也清楚這個銷量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可以開音樂節咯~
上次林姐已經和他說了關於音樂節的規劃。
音樂節相比於演唱會便宜很多,主要是場地便宜很多,有很多缺乏產業的小城市,都希望可以承接一些音樂節,這樣可以靠旅遊掙一筆錢。
場地費用,舞台,安保費用,宣傳,後勤,交通布置,林姐給他算了一筆賬,費用大概在兩千萬左右。
兩千萬對邁向紀元也不是小數目,而音樂節的收入全仰仗門票。
所以林姐還是希望他再積累一點成名度。
所以,麥子善把這個想法先摁在肚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