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善都不用看專輯銷量數據,他從蹭蹭漲的聲望值就知道,這張專輯說是踏入名人堂也不為過。
又是數不清多少零的聲望值。
曲庫暫未刷新。
粵語這座大山還是擺在他麵前紋絲不動。
學英語都沒這麼痛苦過,畢竟學英語的重點是閱讀理解。
誰也不考你英語發音。
而學粵語是用來說的,更不要提他是用來唱的。
最近他買了許多的粵語教材,學的時候,完全是個痛苦麵具。
再去用係統抽獎吧,嘩啦啦的上千萬的聲望值砸下去,可算是獲得了新的三年粵語經驗。
“我覺得,夠味喇,好似已經差唔多喇我感覺,夠味了,好像已經差不多了。)”麥子善自言自語道。
接著,他給自己曾經的一個大學同學,粵省人。
打了個電話,全程用粵語交談。
一開始同學還很新奇。
好家夥,大明星在學粵語啊?
哎呦,說的還不錯哦。
又接著聊了聊,發覺不對味。
你這粵語有點假……
一通電話被挑出來好多個毛病。
“好難噃。”麥子善結束通話後,一臉無奈地坐在沙發椅上。
看著麵前的粵語教材,還有再次空蕩蕩的聲望值,隻好繼續鑽研。
除了粵語,其他事情要都在齊頭並進,比如音樂節的事,比如《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光陰的故事》,這些歌麥子善都在練習著。
乍一看,似乎很多事,但麥子善隻感覺自己精力充沛。
……
音樂節是臨時存在的音樂演出,有著臨時存在、多位藝人輪流演出等表演特點,且主題保持一致,大多維持一周左右。
音樂節不止一個歌手,就像鹽業一樣,唱歌的人不止麥子善。
翌日。
邁向紀元七樓的最大的會議室。
坐滿了人,以林新月為主,麥子善坐在她旁邊,還有楊笛,劉雙成。
剩下的都是麥子善團隊的人,比如汪頁,範平江,陳坤。
會議主題隻有一個,音樂節。
林新月讓助理給眾人倒好茶,緩緩開口說道:“價格我問過了,場地費還是大頭,像是燕京和魔都常用的音樂節場地,費用都在一千萬左右。”
“再加上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費用,而且,我們還要和一些其他歌手合作,一千五百萬左右的成本是有的。”
她看向麥子善說道:“根據過往音樂節粉絲和購票者的比例,結論是大概會有五萬左右的專輯購買者來到音樂節現場,一個人票價收四百,我們能掙個五百萬。”
麥子善思索一下說道:“四百塊有點貴啊。”
劉雙成在一旁欲言又止,他和林新月私下的談話,認為票價訂到五百比較合適……
林新月也不知道說什麼好,“再便宜就虧本了,或者我們更換場地,有小城市的文旅局聯係我,希望能把音樂節開在他們那裡。”
趁著麥子善還在思索,林新月轉開話題,省得他對票價再發言。
“然後就是歌手,主要是你,觀眾們就是來看伱的,這是我們國內第一個搖滾音樂節,你是頭牌。”
“頭牌嗎?”麥子善重複著這倆字,有種自己是花魁的感覺。
“緊接著就是章天海和他的一些學生,還有陳坤,不過,不夠,你們幾個撐起來兩個鹽業足夠,但是撐不起來一個大型音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