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善的音樂節結束後,粉絲們都回到了原來的生活。
經曆了幾天的狂歡後。
現實生活相比起來,實在是有點乏味了。
正當他們期待著麥子善的新專輯時,才發現,有一張叫做成吉思汗的搖滾專輯,悄然登上了音樂暢銷榜。
去音樂節的都是死忠粉,實打實地願意付出時間和金錢,去感受現場。
所以,當他們聽完了成吉思汗。
感受是一致的。
,怎麼說呢,有點意思,但意思不多。”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當個消遣的音樂聽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他們的評論沒能在網絡上引起任何波瀾。
死忠粉跟一整個市場比,才幾個人啊。
成吉思汗登上了當月的專輯暢銷榜第一名,銷量達到了近七百萬,相比於麥子善,隻差了一步。
整個百春集團在背後使勁造勢,擺明了要打出來氣勢。
許多媒體爭相報道,評論區相當火熱。
於顯超最喜歡的場景出現了:觀眾們拿李疾和麥子善相比。
這正是他想要看的。
而其他文娛公司,全部欲哭無淚。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忙活了那麼久,頂多算是喝口湯……
在成吉思汗登頂的那一刻,音樂評論界最出名的雜誌,《音樂家》,頭版刊登了文章。
《論真正的搖滾特點:傳播率,旋律,情緒——《成吉思汗》聽後有感》
作者是付光宇。
全篇強調“傳播力”的概念,認為搖滾之前是小流派,一是因為扛大旗的歌手沒出現,二是因為所有的搖滾歌都缺乏傳播力。
傳播力的核心是旋律,極為硬朗,可複製的旋律。
觀眾們來聽歌就是圖個樂嗬的,不是來看你歌詞寫的多好,多有深意的。
搖滾樂總是想包裝出來一點“深意”,恰恰是自己發展的最大障礙。
如果搖滾樂能扔掉對“深意”的執念,才能走向輝煌。
音樂家的評論文章,是極有引導力的。
相當一部分人都讚同,百春集團旗下多名藝人全部轉發這篇文章,用各自的粉絲引流。
一時間,討論熱度很大。
麥子善正和徐浩討論紀錄片呢。
手機叮咚響了一下,低頭一看,餘靜發消息了。
發給他的正是音樂家的文章。
餘靜:“又掛你了。”
麥子善:“我都不認識他……,跟個狗一樣咬著我不鬆口。”
“哈哈哈哈嗝。”
麥子善大致瀏覽了一下文章,皺起眉頭。
當初說搖滾樂沒內核的是這個貨,現在又說搖滾樂不要追求深意,而是追求傳播力。
什麼變色龍?
徐浩在一旁不緊不慢地說:“是有事嗎?我們可以改天再聊。”
麥子善把手機放回口袋裡,“沒事沒事,我們繼續,剛才說到播放形式了。”
徐浩點點頭:“傳統的紀錄片都是把播放權賣出去,但是這幾年,紀錄片也是不斷地出圈,有了在視頻網站連載播放的形式。”
“根據你的構思,我們要全國各個地方拍攝,這個過程肯定是漫長的,一口氣拍完再播不現實,倒不如拍一集扔出去一集。”
麥子善:“對,這樣好。”
“然後就是具體的選題。根據構思,我們要拍攝觀眾和搖滾樂的故事,我們要捕捉具體的,觀眾被打動的那個片段,比如伱說的那個飯店老板,我要拍出來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有著怎麼樣的複雜生活,而又是什麼,讓他繼續麵對生活,這個過程中,搖滾樂是個媒介。”
“就像是美食紀錄片,通過一道道菜,連接起親情和文化,讓觀眾感受其中。”
“我要達到的效果,也是通過一首首搖滾樂,連接起現實生活和帶有英雄主義的未來展望。”
徐浩說話文縐縐的。
麥子善點點頭,徐浩說的,正是他想要的。
邁向紀元老板,劉雙成,全公司最關心成本的人,在一旁問道:“拍攝成本大概多少?紀錄片無法上院線,隻能通過視頻網站回本嗎?”
他作為公司的掌舵人,不愛錢是走不到今天的。
麥子善定價199,屬實讓他心疼,但還好麥子善的專輯,每月都能帶來百萬版權收入,這可是真正的睡後收入。
啥也不乾,睡覺就有。
徐浩看著劉雙成不說話。
半晌說道:“那天我見到的林女士呢?”
擺明了不想搭理劉雙成。
劉雙成隻好閉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