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看到秦朗這樣反應,他也平複了心情,點了點頭說道“還有一件事,就是鄉村並鎮的政策,不過省裡已經拿了主意。”
“鄉村並鎮?”
秦朗眉頭皺起來,然後抬起頭看向林森。
“這是誰的提議?”
林森一怔,而後回答道“這是政事堂剛下發的文件,我們兌省是三個試驗省份之一啊。”
他以為秦朗知道這個文件,知道這個最新的下發政策。
沒想到秦朗竟然不直知道。
秦朗這幾天忙著牛征的事,忙著鑒定的事,又忙著y10國家聯盟的成立,哪有時間去關注政事堂下發的文件。
而且政事堂下發文件,不是很正常嗎?
作為行政部門,他們每年都會下發很多次文件,來讓各地政府去執行。
然後根據各地執行的進度,來隨時調整。
基本上每一項決策,也都是深思熟慮之後才下發的,避免出現重大問題。
當然也有一些決策是拍腦袋決定,或者是隨便聽信一些智庫專家的話,結果發現不對勁,立馬改正或者廢掉。
秦朗不曾對政事堂下發文件,有任何的關注。
所以他不知道,很正常。
“鄉村並鎮是怎麼一回事?跟我仔細說說?”
秦朗看向林森,沉聲的問。
他對古墓的處理方式是暫時壓下來,既然古墓不對勁,那就肯定有問題,弄不好的話可能還是要牽扯到一些敏感的東西,老百姓接觸不到,或者無法去理解的東西。
而且林森提到古墓之後,就不禁讓秦朗想到了在坤省的那個大王村的古墓。
自己當初是因為坤省地震,趕往了那裡,在一個叫大王村的地方為了救人,誤入那個古墓。
那個古墓時間也很久遠了,不過它的規章製度和風格都屬於龍國文明,應該埋葬的是一位皇帝或者諸侯。
隻不過時間過去這麼久,自己也沒有去看一看。
主要是沒什麼意義,這個古墓畢竟是前人安息的地方,也不應該重見天日。
所以秦朗聽到古墓之後,其實沒什麼感覺,若不是林森把這個古墓說的太過於神秘和不同尋常,他都不會去想。
而鄉村並鎮的政策,卻跟民生息息相關,秦朗必須過問。
但凡跟老百姓有關的,都必須問清楚。
“鄉村並鎮其實就是把偏遠的一些山村和鄉進行人口遷移,遷移到周邊的鎮子裡麵,或者在鄉村的原地址進行蓋樓,然後讓村民上樓居住。”
“這樣的話,可以加速完成我們龍國的城鎮化建設,讓村民也能夠住得起樓。”
“這個政策出現之後,下麵的反饋顯示,老百姓還是比較歡迎的。”
林森按照省裡麵的理解,把這件事完完整整告訴秦朗。
秦朗聽了之後,卻覺得不太對勁。
的確,這個政策不錯,讓偏遠農村和鄉下的村民上樓,進入城裡。
可問題是,進入鎮裡之後,他們靠什麼生活?那些原本有耕地的還好說。
可那些沒地的怎麼辦?去鎮子裡打工嗎?
而且村民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甚至是一些七八十歲老人,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因為年輕人早都出去上學或者打工了。
就算那些有耕地的村民,又能否方便耕種?秋收之後的糧食放在哪裡?
如果在村子的基礎上進行蓋樓的話,冬天的取暖費必然很昂貴,村民能否承受這麼昂貴的取暖費?
而且這些蓋樓的承建商,是否會認真高樓,其質量會如何?會不會偷工減料?會不會出現質量問題?
兌省也是處於地震帶邊緣,也是常年會發生一些小地震。
而且小地震就有可能引起中級地震,會不會導致這些樓倒塌?
另外如何分配樓層?按照村民實際家庭的占地麵積?還是什麼方式?能否服眾?會不會出現村民和基層乾部對峙的局麵?
但最關鍵的還是財政,誰來投入?蓋樓就需要錢吧?這筆錢誰出?如果是各級政事堂出錢的話,留下的赤字怎麼辦?
如果交給社會的地產商公司,那就絕對會出現劣質樓,引起一些紛爭。
這些都是要考慮的,並不是簡單的一個鄉村並鎮,就可以解決。
裡麵的一些問題,都很複雜。
“省裡已經通過決議了?要開始鄉村並鎮?”
秦朗問了林森一句。
林森點頭“是,省裡基本上已經有了決定。”
“你去把李鋒峻叫來!”
秦朗皺著眉頭沉思一會後,指著林森開口吩咐下去。
他要見兌省大高員李鋒峻,當麵問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