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文忠王!
廻轉遊龍勢,長擊出寒芒;
燭照銀槍霜,月下紅纓揚。
孤膽攘群寇,英雄世無雙;
一諾千金重,千裡送京娘。
歸鄉路漫漫,銀雪塵茫茫;
晨起梳鬢妝,芳心漸許郎。
郎心懷山河,妾銜環結草;
此意隨波去,此情恨留長。
此唱詞雖是韓德讓於備茶點時臨時趕筆所作,卻也是唱進了趙匡胤的心底深處。
那貞義夫人名喚趙京娘,乃是趙匡胤年少闖蕩江湖時,從響馬手中救出的少女。他承諾送京娘歸家,一送千裡,悉心嗬護流為俠義佳話。
可這佳話對他本人來說,卻不是佳話。當年少年意氣,單刀入匪窩,英雄救美人,引得豆蔻少女芳心暗許。故事及此本也該是千古佳話了,隻可惜,世事不如戲。當趙京娘訴出愛慕之意時,他婉言謝絕。
他心係這亂世天下,本就無意兒女私情,更遑論他已有青梅竹馬賀氏為發妻。卻不料那一言謝絕之後,少女投湖自儘了。
如今,他收拾得了這破碎山河,卻複活不了那死去的少女,隻能追封其為貞義夫人,以表懺悔。
趙匡胤回思著,心中淒淒,卻是無奈一笑道“東家倒是膽大,以皇帝陛下私事作戲公演,是自認脖子硬,不畏刀斧之利?”
王彌生躬身回道“客人言重了,東家夙來仰慕俠客。”
趙匡胤一絲冷嘲,世人眼中的他是能征善戰的智略將軍,是欺孤兒寡母的奸臣,是開國之帝王
。可隻在這茶坊東家的樂中,他看到了少年時的自己,一個已流失在歲月世事中自己,那是一個懷揣江湖英雄夢的……俠客。
王彌生適時道“不瞞客官,東家亦曾自匪窩中救娘子,亦曾數百裡送娘子歸家,悉心照料,隻可惜……”
“娘子亦投湖矣?”趙匡胤挑眉問。
王彌生悵然道“當日,娘子已患重疾,吊著殘命歸家見父母。不料,家中父老因娘子失身於寇而不相認,父老教娘子以死殉節。”
聞及此,趙匡胤拍案怒道“混賬!天下竟有此等父母!”
王彌生接道“東家當年亦如客官般怒斥,遂攜娘子出走求醫。如今,那娘子便是東家愛妻。遷轉汴梁後,得知貞義夫人故事有感,遂作了此曲《俠客行》。”
趙匡胤聞之一愕,於此事,他倒不如一個奸商仗義。他燃著一絲欽佩道“東家倒是俠義之士,可否引來一會?”
王彌生道“東家事忙,交代小的招待諸君後,便去了。”
張德均搭話道“一階商賈,何敢稱忙?爾速招來,麵見……貴人,少不得爾家好處。”他此言本也無錯,一個商人再忙能忙過天子去?是以,趙匡胤並未出言製止。
不料,王彌生卻笑拒道“客官說得哪裡話,東家家資豐厚。開個茶館本也不圖好處,就圖個吃茶聽曲交友方便。諸君慢用,小的還需招呼彆家客人。”言畢,躬身退出。
趙匡胤挑眉凝望,直覺告知他,這聞道館東家恐不是個簡單人物。他對張德均問道“朕私訪之事,可有人知?”
張德均一駭,惶恐跪道“此事官家臨時起意,奴未曾告知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