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文忠王!
令韓德源與太夫人都沒想到,叔翁韓知範托病不出,而韓知恩一眾鄉老也紛紛托借口不來。更生噩耗的是,蕭保寧因罪,革職入獄待查。
求助未得,反惹來蕭保寧夫人韓妙法領著子女來,跪於堂前痛哭一片。
隻聞她哭得那叫一個悲戚,委屈泣道“母親大人,饒是蕭郎再不對,亦是其舅父啊!他自幼得應天太後嬌慣,逞凶傷舅倒也罷了,怎能親手將舅父送入獄中?小四兒如今是攀上高枝了,不拿咱歐妮蕭氏當一家人了。”
蕭宜敏也抹淚哭道“孫媳聽聞,蕭燕燕將家父囚於木棺中,致使汙穢染身,家父畢竟一州刺史,竟被如此欺辱。我等歐妮蕭氏,還有何顏麵立於世!?”
太夫人聞著此起彼伏的哭聲頭疼不已,家裡頭素來安好。這小四兒新歸,足未入戶便惹出這般多是非來。
於此時,家祭完畢,韓匡嗣僅留李善茶與部分仆從打掃彆院,主子們則先歸老宅拜見太夫人。
這一隊車馬行走在草原上,浩浩湯湯,行一百六十餘裡,至上京順陽門。
太祖建國之始,即命韓延徽、康默記、貿去疑等漢官,仿漢製建都城。但因契丹人崇拜太陽,以東為尊。是以上京與中原城市的南北中軸不同,上京以東西為中軸,以東華門為皇宮正門。
契丹人少,加之仍以遊牧為主,皇帝與中樞並不在城中,而是於捺缽中決事。重大禮儀祭祀,才回都城。是以都城並不廣闊,隻作為國之象征與各司官員處置軍政之地。
但孔廟、國子監、學院、佛寺、道觀、宮殿、衙署、護城河一應俱全,建築製式與唐彆無二致。
太宗受獻燕雲十六州後,又仿漢儀,將中軸改為南北。於皇宮南,建承天門,為皇宮正門。
後燕雲漢兒北上置業,人口漸漸多了起來,原先的城池住不下,便於城南護城河外擴建新城。但原有的皇城南城牆並未拆掉,於是整個上京布局不同於中原的“回”字形,而呈“日”字形。原護城河,也變成了穿城而過的內河。
由此,河北舊城為皇城,河南新城為漢城。
北上漢兒居漢城豐富各業匠造,生產紡織、陶瓷、造紙、冶鑄、印刷、釀造等各類手工;又設回鶻營,集散西域各國商貿貨物;還有青樓、酒肆、角抵館、文化館等各類餐娛。
除了城郭比中原城市小,幾乎中原有的,這裡都有。且此處各族雜居,各有風俗,比及中原還豐富些。
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這幾夜的上京城,比白日更喧囂。因漢人有中秋團圓祭月的傳統,而遼國漢人為多數,是以佳節時會取消宵禁,令百姓聚於鬨市載歌載舞、飲酒慶賀。
漸漸地,上京城的契丹人、回鶻人、渤海人、靺鞨人、奚人也都過起中秋、端午、春節、上元等漢人佳節。
走馬過街,這邊奚琴嘶鳴,那邊靺鞨鼓燥。道兩旁有演角抵者,亦有回鶻舞姬合著錚錚琵琶樂,旋轉如陀螺。
“開爐咯!”
一聲高呼,鐵匠鋪前,柳塔花棚下,鐵匠用熾熱的鐵水打出鐵花。鐵花飛濺,曜亮夜空,仿如置身銀河之中。
“打花打花,越打越發!”
那星輝散去,如星雨墜落。
這火樹銀花,驚豔得蕭燕燕不由駐馬觀看“流散如星,此技藝難得。”
韓德讓釋道“晉金銀銅鐵錫五匠,店鋪開業時,請老君像供奉,以打鐵花祭祀,此技藝確不常見。”見那丫頭望之癡迷,又說道“婚禮時請來給你打上三天。”
“好啊。”蕭燕燕欣喜道“那幾個回鶻舞姬,我也要;角抵的,我也要。”
韓德讓詫道“你這是,瞧上整條街了?”
蕭燕燕楊眉道“就說給不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