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爺棍下不留生!
作為靈修,小清的體力腦力都遠勝常人,即便腦力與聰明無關,但彆人做兩小時的卷子就要頭暈腦脹,而她做兩天兩夜的卷子依舊生龍活虎,這樣的優勢足以令平庸者跟上優等生的隊伍,不至於掉隊。
做不了天賦型學霸,但可以做一個努力型學霸。
“給。”小清自信滿滿的將成績單遞出。
徐勝接過一看,六門課的成績基本都在60到70之間,隻有一門化學拿到了72,這樣的成績在尖子班中連中遊都達不到,但相比初次測驗的個位數成績,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他抬起頭,就見對方正麵無表情地盯著自己,看起來似是渾不在意,但蠢蠢欲動的眼神卻出賣了內心的期盼,即便不用靈能“明心見性”,都能感受到對方的心情。
“比上次有進步,做得不錯,看來有用心學習。”
徐勝沒有吝嗇稱讚,摸頭殺就算了,對方好歹頂著一張二八年華的臉,不能當小孩子看待。
“嗯,我,最近很用功。”
小清用力點了點頭,雖然臉上依舊無甚表情,但嘴唇已是微微抿開,彰顯內心的雀躍,她可不懂什麼謙虛矜持,又不是恥於見人的事情,努力了就該光明正大的說出來。
隻要你的夠差,你就能不斷的進步。
一開始小清也不喜歡上課讀書,隻是服從徐勝的安排,但當她憑借自身的努力,從吊車尾的成績開始,不斷超越同班同學,每次測驗的名次都有提升,時常從先生口中收獲稱讚的時候,她也漸漸的對學習生出了積極性,不再需要他人監督。
本質上,她喜歡的並不是學習,而是努力之後的收獲以及他人的認可,所謂“正向反饋”,就如同玩角色扮演遊戲一樣,打怪積累經驗升級,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自身的進步,很容易樂在其中。
“明天我會幫你寫請假條,晚上好好休息。”
“嗯。”
……
翌日清晨,徐勝沒有著急出發,同眾人彙合前先去般若堂確認佛克銃的進度,如果尚未完成,那就留到下次,反正野外妖魔多得是。
“幸不辱命,俠僧給的幾張陣圖,老朽已經全部篆刻在此物中。”墨家匠師帶著明顯的黑眼圈說道。
“墨者辛苦了。”
徐勝上前用靈能“不藥而愈”給對方施加恢複精力的藥效,匠師的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潤起來。
“夠了夠了,老朽年事已高,可受不起這等猛藥。”匠師趕緊退後一步,不敢讓對方繼續施展。
徐勝哈哈一笑,道“墨者請放心,此為極品丹藥,幾無毒性。”
其實他的獨一型靈格“濟公”的靈能“酒肉穿腸留佛祖”,就是在施展“不藥而愈”的時候將毒性留給自己,對受術者不會有副作用,但這種事就沒必要解釋。
匠師閉目感受身體的狀況,發現的確沒有任何不適,於是放下心來,拱手感謝了一番,繼而談起佛克銃“完成後老朽測試了一番,果真威能驚人,唯一的遺憾便是耗元太巨,若是全速發射,一顆六品妖丹的靈力也頂多支撐三分鐘。”
青葉寺的倉庫裡有兩顆六品妖丹,而徐勝上回剿滅狐虎雙妖時,虎妖的妖丹拿去煉製靈格,狐妖的妖丹仍保留著,加一起共有三顆。
“九分鐘足夠了。”
妖丹的靈力耗光了,徐勝還可以用自身的內功,跟其他人隻能靠靈格晉升以及服食丹藥來提升內功不同,他的內功絕大部分仰賴於自身的修行——行善值可是他辛辛苦苦完成任務得來的。
單以內功修為而言,蓮花寺的道字輩都沒幾人能及得上他,畢竟能將《大輪心經》修煉到大成的人寥寥無幾,體現在數值上,便是個人麵板中的氣元超過了精元。
雖然沒辦法看到彆人的三元數值,但徐勝相信自己的氣元數值放到五品靈修中也屬佼佼者。
“唔,這條小墜子是什麼?”
徐勝發現包裹住六根管子的圓箍上,綁了一條鏈子,鏈子的頂端是一顆佛珠,一旦佛克銃進入激射,六根管子迅速轉動,這條鏈子也會跟著一起轉。
匠師解釋道“先前俠僧不是說此物全名叫‘佛裝轉經輪真氣克敵銃’,老朽轉念一想,此物的確與轉經輪有幾分形似之處,便乾脆加上這條墜子,若俠僧覺得麻煩,也可將墜子卸下,它是可以拆卸的。”
轉經輪是密宗法器,密宗認為持頌真言越多,越表示對佛的虔誠,可得脫輪回之苦,因此信眾除口誦外,還製作經筒,把“六字大明咒”經卷裝於經筒內,用手搖轉,每轉動一次就相當於念頌經文一次,時時轉動,就相當於反複念誦“六字大明咒”。
徐勝對此向來嗤之以鼻,若說以形求佛,那就老老實實的念經文,一步一印,漸進修行,這種偷懶的方式擺明了想糊弄佛祖。
若說以心求佛,那嘴上念不念真言,手中有沒有法器都不重要,精研佛法,佛自然就在心中,無須它求。
無論形佛還是心佛,轉經輪都沒有必要,這東西隻能糊弄自己,就如同把試卷上的分數改成了滿分,就覺得自己真的掌握了課堂知識一樣。
如果轉經輪這種讓信徒偷懶的法器都能表示對佛的虔誠,那把魚放了再抓,抓了再放的功德無量放生機也同樣行得通,總不能因為後者的效率更高就被認定為無效吧?
《大水風輪續》雲“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於大一劫當中精進修習六波羅密,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於一大劫中聽聞三藏四續的功德,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
菩提獅子上師雲“轉動經輪功德,轉動一周者,即等同於念誦《大藏經》一遍;轉動兩周者,等同於念誦所有佛經……轉動千萬周者,可令六道輪回眾生皆得拔出苦海;轉動億周者,功德等同於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