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爺棍下不留生!
經過科學的測試,徐勝發現“隻履西歸”是一項有限製的神技。
限製在於,它要求的代價必須是穿在腳上的鞋子,拎在手裡的不行,而且隻能是鞋子,不能是襪子,不過倒是可以多穿幾雙,靈能一次隻留下一隻鞋子,如果不怕影響行動的話,大可將腳穿成臃腫的大粽子。
此外,它傳送的方向隻能是西方,但不是正西方,左右最大可偏斜45度,即從西南方到西北風之間的區域。
至於將它稱為神技的理由,在於它沒有冷卻時間。
一項可以瞬發,且沒有冷卻的空間轉移技能,稱為神技並不為過,需要償付的代價也不值一提,隻要準備的鞋子夠多,徐勝完全可以用這項技能來趕路。
通過簡單的數學計算便能得知,一隻鞋子最遠可傳送十裡,一百雙鞋子就能傳送一千公裡,而需要的時間則視他穿鞋的速度而定,理論上隻要手速夠快,準備的又是容易穿的鞋子,完全能做到三秒穿一雙,那麼一百雙鞋子也不過才耗時五分鐘。
五分鐘跨越一千公裡,再厲害的輕功都做不到——雖說隻能往西邊傳送。
徐勝覺得這項技能的說明完全可以這麼寫隻要鞋子管夠,西天近在咫尺。
當然,趕路隻是“隻履西歸”的衍生用途,它真正的效果無疑是在戰鬥中躲避敵人的殺招,十公裡對於長途趕路不值一提,但用來脫離戰場綽綽有餘,隻要自身輕功彆太拉胯,足夠將敵人甩掉。
哪怕是擁有鎖定效果的極招,也隻是在出招前鎖定,出招後擁有類似跟蹤導彈的效果,但如果你在即將中招前瞬間傳送離開,“跟蹤導彈”也隻能一頭撞上障礙物爆炸開來。
不過,徐勝並不打算給自己多穿幾雙鞋子作保險,在他看來,若兩次緊急瞬移都不能解決敵人,那再增加幾次也沒有意義,逃跑趕路才是上策,還不如多儲備一些祭品鞋子。
測試完“隻履西歸”,便輪到“一葦渡江”。
多虧了各類武俠小說的傳播,“一葦渡江”的典故無疑要知名得多,不說人人耳熟能詳,至少都聽說過,而且完全可以望文生義,無非就是利用一根蘆葦度過了江河,故而在武俠小說中經常被引用為最頂尖的佛門輕功。
現實中倒是有人主張,“一葦”並不是指一根蘆葦,而是一大束蘆葦,達摩通過將蘆葦編織成筏,從而渡過江河。
且不論曆史真相如何,徐勝離開房間,走出客棧來到旁邊的林子,他撿起一塊石頭掂了掂,將其確認為“葦”,甩手向前一擲。
“啪”的一聲,石頭命中前方一棵榛樹的瞬間,徐勝身形原地消失,出現在榛樹前,手中又重新握著那顆石頭。
他轉頭望了望自己原來的位置,忍不住道“這哪裡是一葦渡江,乾脆改名‘飛雷神之術’好了。”
旋即轉念一想,“隻履西歸”從實際作用來看,不就是替身術嗎?
“‘傳道者?達摩’應該改名叫‘火影?達摩’才對,或者正因為是‘傳道者’,所以才必須走得快?”徐勝搖了搖頭,收起吐槽的念頭,“有了這兩項靈能,以後倒是不用考慮輕功的問題,直接彎道超車,空間轉移就行了。”
隨後又是一番多角度的測試,再從實驗結果中總結歸納。
“一葦渡江”同樣沒有冷卻時間,但它需要消耗神元在媒介上留下傳送用的精神印記,消耗不多,種下印記的時間也很短,可終究不是毫無代價,做不到無縫銜接,除非事先多準備一些“蘆葦”。
作為媒介之物必須是實物,且能承載精神印記,諸如光、聲波、引力波之流肯定是不成的,而且就算是實物,重量也必須超過一根蘆葦,地上隨便撿一粒沙礫扔出去並不能觸發靈能。
此外,隻有當媒介之物碰上某件物體後,徐勝才能“渡”過去,概念上類似於“抵達對岸”,媒介在空中飛行的時候,靈能無法啟動,故而類似“將媒介扔到敵人的背後,再傳送進行背刺”的作戰不可能成功,除非敵人的背後正好有一件障礙物。
最後,作為媒介之物的“蘆葦”必須要有“渡”的過程,一件放著不動的物體無法觸發靈能,因此彆指望在一塊石頭上留下印記,等敵人路過時突然傳送過去發動偷襲。
然而,即便有以上種種限製,仍不妨礙徐勝給予“一葦渡江”極高的評價,或許沒有“隻履西歸”的便捷性,但它可以隨意決定轉移方位的自由度,足以彌補“隻履西歸”的缺陷。
“‘以心印心’暫時無法測試,得等師兄他們醒來後再進行,但隻這兩項靈能,就足以證明此次獨一型的實用價值在過往三種之上,而且還有隱性的好處。”
剛晉升那會兒,徐勝還沒有多少感覺,可經過方才的義診折騰後,他隱約感受到身體產生了變化。
徐勝先是原地閉目佇立,片刻後睜眼伸指向斜上方一點,一道金色的指氣從指尖激射而出,並在中途陡然散開,化作數百道細密如針的金色勁氣,正好命中藏在樹枝間的榛子。
隻聽得一連串“啪嗒”的脆裂聲,榛子殼被擊碎,數不儘的榛子仁從樹上掉落下來,宛若下起了果子雨。
徐勝化指為掌,掌心勃發百川歸流勁,將掉落的榛子仁儘數吸攝到掌心,並且十分精巧地壘成塔狀,堆得滿滿當當,卻無一顆掉落,尤其這些榛子仁的形狀各異,重心稍有偏移,就可能引發崩塌。
這一手妙之毫厘的勁力掌控,若有外人在場,怕是要驚掉一地的下巴。
“果然,我在武學上的資質和悟性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可以將他人的武功轉化成自身的武功。”
理論上,徐勝在《梵天輪指》上的造詣達到了圓滿之境,升無可升,但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的武學水平完全靠外掛加點提升上去,是一種被動的灌輸式提升。
一門武功最初被創造出來時,其招式、運勁法門皆是創始人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所構想,雖說每個健全的人都有雙手雙腳十根手指十根腳趾,但體重、身高、臂長等細節處不免存在差異,或許一個細節的差異不算什麼,可所有的細節疊加在一起,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
長輩誇獎一名弟子與某種武學契合,本質上,其實是這名弟子的身體資質與創始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