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爺棍下不留生!
“很多人以為修行者追求的是長生,其實早在上古時期,修行者已經不再將長生視為終極目標,到了中古時期,絕大多數修行者追求的是與道相合,如果有誰聲稱修行隻為長生,甚至會淪為嘲笑的對象,覺得此人胸無大誌、目光短淺。
靈格便是中古時期的修行者創出的諸多合道法門中的一種,在有人成功以此法門合道後,逐漸推廣開來,又經過一代代傳承者的改進,方才有了如今的道途靈修法。”
可能是因為剛贏了棋,又或者難得有人登門拜訪,大賢天師此刻顯得頗有談興,向眾人說起了自己這些年的“考古成果”。
人皆有好奇之心,哪怕是徐勝和廖瀟瀟這樣的外界之人,也對所謂的古代修行秘聞頗感興趣。
身為過去道途的靈修,知曉這類秘聞無疑能大幅提升演繹度,呂春秋按捺不住,問道“晉升一品,就能與對應的大道相合嗎?”
大賢天師緩緩道“根據吾之推測,後天道途大概達到一品靈格便能與道相合,而先天道途在達到一品後很可能還有晉升的餘地,臻至‘零品’才能與先天大道相合。
“當然,以上隻是吾根據前人留下的記錄所推測出來的一種可能,至於真假,那得等有人親身體驗後方能確認。
“也可能一品便是與道相合,無論先天後天,再往上則是超脫,須知在道法鼎盛的紀元,修行者曾劃分出三大境,分彆為肉身境、天人境、虛空境,而與道相合不過是踏入虛空境的第一步。
“不過,關於虛空境的記載寥寥,吾也隻找到零散的幾篇記錄,其中許多都是撰寫者的臆想,內容荒誕無稽、不足為信,因此還是那句話,事實真假得親身體驗方能確認。”
徐勝下意識的脫口而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大賢天師讚許道“很有哲理的一句話。”
受到稱讚的徐勝並不覺得開心,他愈發覺得冥洲的靈修體係才是正統,而蠻洲的靈修體係更像是邪道,就好像散裝機的性能往往超過整機,但後者更穩定且更有服務保障。
這時,火之巫女明若嗤笑道“彆說一品,西荒界連二品靈修都不曾出現過,實踐一說實是空中樓閣。”
水之巫女露斯歎氣道“古人能以靈修合道,今人卻連二品都突破不了,難道真是今不如古,一代不如一代。”
“這個問題吾倒是知曉部分答案,”大賢天師環顧一圈,緩緩提出一個問題,“你們在看前人筆記的時候,不曾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相關的曆史記載到了五百年前就變得稀少且模糊,很多甚至都是一些經不起考究的民間傳說。”
呂春秋就像是回答老師提問的優等生,迫不及待道“據傳五百年前,冥洲經曆了一場天地大劫,所有的文明都被毀滅,可謂神通不敵天數,修行者儘數隕落,一些大能紛紛逃離冥洲,前往它界躲過災劫,人族瞬間回到了愚蒙的遠古時代。
“不幸中的萬幸,前人留下的書籍筆記並未被全部摧毀,尚有不少存留,於是災劫後的幸存者靠著前人留下的文字傳承,複興昔日文明,總算有了今日的規模。”
“說得不錯,看來你確實很適合修行過去道途,”大賢天師嘉獎了一句,接著補充道,“根據吾從各地遺跡中發掘的文物古跡來看,準確而言,天地大劫應當在發生在八百年前到一千年前之間,如今的畸獸、穢氣便是當年大劫殘留的餘波。”
眾人聞言大驚,沒想令西荒界困守一隅的畸獸居然隻是一點殘渣,還是隔了八百多年的殘渣,實在無法想象當年的修行者麵對的天地大劫是何等強大。
徐勝與廖瀟瀟眼神對視,難掩訝異之色,因為若以時間進行對照,蠻洲的大災變差不多也在這個時間段,而冥洲出現了令生靈畸變的穢氣,蠻洲的天地靈氣也遭到了汙染,且雙方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靈修體係。
若說隻是巧合,未免巧合過頭了,兩者之間怕是存在某種常人難以窺見的聯係。
誠然,兩者還是區彆的,比如冥洲的劫難比蠻洲更嚴重,直接抹殺了過去的修行者,令文明傳承出現了斷代,而且冥洲現在處於災後重建的恢複階段,蠻洲卻要迎來更加嚴重的大劫,之前的災變仿佛隻是一曲前奏。
大賢天師將眾人的驚訝收入眼中,又道“其實,更令吾在意的是,在承受了那般慘烈的天地大劫後,冥洲竟然隻用了不到五百年,便恢複了相當程度的文明,完成了正常文明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的積累。
“其中固然有前人所留文字的功勞,可還是太快了,故吾猜測其中必然有受到某人或者某些人的引導,從而加速了文明的進程,可惜吾不曾找到相關的記載,仿佛那些人的存在被刻意從曆史中抹除了。”
穆椿猜測道“是那些為了躲避大劫而逃離冥洲的大能?”
大賢天師道“也許吧,但亦有說不通之處,既然他們回來了,為何不繼續留下?又為何要抹除與自己相關的記錄?”
明若嗤笑道“這不明擺著的嗎,也許是他們覺得異鄉更好,至少沒有畸獸和穢氣,加上不想留下拋棄家鄉的罵名,為人恥笑,乾脆來個行善不留名。”
山之巫女景行質疑道“若真是這些人所為,那他們應該留下相應的修行法門才對,免得後人苦苦摸索,這才是冥洲人最欠缺的,可事實上,我們還得從古代遺跡中挖掘出道種,才能傳下相應的道途,導致至今不足百種,與三千大道相去甚遠。”
風之巫女儛潤附和道“所言甚是,連先天後天之彆也是天師搜羅古跡所得,對於‘文明引導者’而言,此舉未免過於小氣了。”
“說起來,這先天後天的差彆到底在哪裡呢?”景行再度提出疑問,“就我個人體會,除去克製的情況,本人並不比其它五品靈修更強,反倒是神聖道途的晉升屬於江湖公認最難。”
大賢天師道“你的感覺沒有錯,先天後天之彆,五品為分水嶺,五品之前兩者相差無幾,可到了四品,先天道途的靈修便明顯勝過後天道途的靈修,如天之巫女實力便遠強於尋常四品靈修,而到了三品,雙方的實力更是懸殊。”
呂春秋伸手指著卷軸上的一項,語氣中飽含敬佩道“天師的太平道途,對應的便是先天泰平大道吧?”
大賢天師笑而不語,似是展現自己的謙虛,以默認的態度接受他人的敬佩。
然而,徐勝卻覺得對方很可能在撒謊,或者說,故意以這種方式誤導彆人的判斷,畢竟對方沒有開口承認。
沒有任何理由,徐勝就是本能地這麼認為,或許是因為他擁有“以心印心”這項靈能,並專門研究過如何欺騙鑒謊類靈能。
不開口說話,自然無法鑒彆真假,至於彆人如何理解,那是彆人的事,反正當事人並未撒謊。
出於試探,徐勝大膽地催動了靈能“有問必答”,並問道“前輩是如何從後天道途晉升為先天道途的,可否賜教?”
“吾並非先天道途,未曾晉升。”
方一出口,大賢天師明顯怔了一下,他看了徐勝一眼,若無其事地繼續說道“泰平者,乃永世安寧和平之意,吾之太平道途,實對應後天和平大道,前者永恒,後者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