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三大軍的進攻之下,殖民軍的脆弱就跟雞蛋殼差不多。一周時間下來,殖民軍損失的兵力已經超過三萬,離最初的防線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公裡。
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被對手趕著跑的,幾乎沒有形成什麼抵抗力。溫三天天都能收到喜訊,收到捷報。
士兵的傷亡人數居然在隻有幾十人,其中一大半都是因為不熟悉路道崴了腳,勉強算進了受傷的名單之中。
至於死亡人數,為零!
這種奇葩的戰役,溫三是從來沒有打過。負責進攻殖民軍的將領們更是笑得合不攏嘴,感覺比正常訓練還輕鬆。通常敵我雙方一接觸,一輪炮火轟炸下來,對方就已經潰不成軍了。
逃跑得比兔子還快,為了活命,殖民軍的重裝備全被他們扔路上了。溫三的部隊跟在後麵,跟撿東西的一樣的輕鬆。
不過這些裝備,第一集團軍的將領是看不上的,隻有通用的彈藥他們適當的保留了下來。
最後絕大多數裝備都便宜了王強的第五兵團。他們成軍匆忙,重裝備方麵確實有裝備不足。
作為主要針對地方土匪惡霸的二線兵團,實力倒也足夠了。現在得到數量不少的重裝備,自然是如虎添翼。
大軍壓境之下,管理地方上的問題倒也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至少跟國內那些個個800個心眼的勢力比起來,這些土匪惡霸蠢萌得可愛,根本沒什麼腦子。
有當地老百姓的擁護,他們搞點什麼小動作,很快就被老百姓揭穿,並且報告了上來。
數量不等的土匪,有時候就是幾個人,多一點的也就百來個人。邦寨被掃了之後,大部分頭目都被乾掉;隻有少數頭目見機得快,帶著幾個人跑了。
這些人平時藏山林之間,仗著自己對當地情況的熟悉程度,跟王強的大軍躲貓貓,實在餓得沒辦法的時候,這才跑出來打劫老百姓。
就他們這樣的作為,自然沒人會喜歡他們。在溫三懷柔政策的鼓勵之下,當地老百姓大多搬遷到城鎮上,或者城鎮的邊緣,主要路道旁邊去居住。
如此一來,土匪惡霸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稍有風吹草動,立馬就有大批軍警趕來,加上老百姓也熟知周邊哪裡有藏身之所,那些隱藏的土匪也在被快速消滅之中。
要麼他們逃到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要麼逃到更遠的地方去,離開溫三部隊控製的地盤。
如此一來,王強大軍控製的地盤越加穩固,極少土匪跑出來作亂也不過是癬疥之疾,根本造不成多大的影響。
解決了這個大問題之後,市政的工作人員開展起工作來也是越加得心應手。各項政策得以順利的實施下去。
王強深知自己的部隊作戰能力不怎麼樣,無法與溫三手下的一線作戰部隊相提並論。
在聽取了手下將領多次提議之後,他還是著重抓起來部隊的軍事訓練,至少也要搞出一部分作戰能力突出的部隊來。不能讓老兄弟們看了笑話。
至於物資配送補給的任務,王強自然是手拿把掐,這可是他最熟悉的業務,在沒有敵人威脅的情況下,顯得更加的輕鬆。
前線的部隊打到哪裡,他的補給就能支援到哪裡,根本不可能出現脫節的現象。
關於這一點,各大部隊的主官對王強的能力還是非常認同的。有他來坐鎮後方,簡直穩得可怕。
溫三控製的地盤也是越來越大,兩個月下來,打下的地盤比原來擴大了五倍有餘。
西北方向,緬因地區大把的領土已經落入了溫三的手中。安南方麵,最繁華的西貢正式納入溫三的治下。
得益於溫三部隊良好的口碑,當地人對他們到來並沒有太大的反抗情緒。與無惡不作的小鬼子比起來,這支部隊的紀律好了太多,根本不會出現強搶老百姓財物這樣的事情。
至於部分土豪劣紳,以及早前投降小鬼子的當地財主老爺們,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
王誌兵也不會跟這些人客氣,基本上是家產充公,人也被抓了起來。如果有誰公開舉報他們的惡行,情況屬實的話,直接就槍斃了。
這些人就是禍亂當地的因子,是真不能留下來。
想要達到長治久安,掌控這些地盤,就一要打掉舊有的勢力。不給他們任何生存的土壤,土地房屋的重要財富,很多時候也要重新分配,以縮小老百姓之間的貧富差距。
溫三的總指揮室內,西南邊境外的那張軍事地圖已經擴大了許多。總麵積已經超過了70萬平方公裡,總地盤與國內的根據地都差不多了。
繼續往西發展,很快就要看到印度洋了。拿下幾座重要的港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安南地區,已經能直通南海,安南地區一半的土地已經落入溫三的手中。
除了有少數當地人站出來反對之外,大部分老百姓還是比較認同他們的。畢竟這可是統治了他們幾千年的宗主之國,是上軍。
隨便查一查曆史,安南地區不過天朝上國下轄的一個郡縣而已,如今回歸曆史,沒什麼接受不了的。
往上推幾十上百年,這裡的老百姓,很多都是從華夏大地上南遷過來的。所以對溫三大軍的到來,很多人心裡其實暗暗歡喜,這發達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為了鞏固現有的成果,溫三把才成立不久的第二艦隊派往南海。一方麵是為了支援王誌兵,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震懾那些心思不定的家夥。
至於小鬼子,在溫三大軍的進攻之下,它們已經退得更遠了。並且沒有了主動與王誌兵交手的能力和意願。
鬼子高層也是讓那些將領加快資源掠奪,根本不顧當地人的死活。跟溫三的部隊比起來,它們就是行走在人間的惡魔。
“告訴王誌兵,進攻的步伐可以適當放緩一些,往西隻要拿下印度洋的幾座優良港口就可以了。現在我們要練內功,把到手的地盤鞏固起來,全力消化到手的土地,將這裡打造成我們的第二根據地。”
溫三作出了重要的指示,按照他的計劃,第一階段打下的地盤在百萬平方公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