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後傳!
奸臣認罪服誅,胡李謀反案波及萬名官員,毛驤大興詔獄,朝野內外一片肅殺之氣,連東宮都被殃及池魚。
連德高望重的太子太傅宋濂都卷入了謀反案,朱標和朱允炆父子大雪天的跪在禦書房外,苦苦為老師求情。
馬皇後看著窗外兩個“雪人“,不由得輕歎一聲,正欲啟唇,正在批閱奏折的洪武帝就說道“如果你也是來給宋濂求情的,就回坤寧宮吧。”
馬皇後沒有理會丈夫,直接吩咐女官,“善圍,外頭太冷了,要錦衣衛把太子和允炆強行送回東宮。”
胡善圍應下。
不一會,毛驤就帶著錦衣衛強行將這對父子塞進了暖轎,反鎖轎門,往東宮方向而去。
馬皇後看著轎子消失在大雪中,說道“高處不勝寒,沒想到風雨同舟這些年,身邊的人居然包藏禍心,如今朝野動蕩,政局不穩,皇上很頭疼吧。”
洪武帝以為馬皇後是來求情的,沒想到妻子一語道出了他的難處,不由得放下朱筆,扶著馬皇後靠在熏籠上,“你的腰疼病又犯了,安心休養,不要理會外頭的風波,一切有朕盯著,大明亂不了。”
馬皇後說道“這幾天突然有些好轉了,不像前些時候痛得睡不著覺。五郎的針灸很有效,這孩子以後定有出息,我們老朱家或許會出一個聖人呢。”
洪武帝依然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朕戎馬半生,居然生了個連劍都拿不穩的兒子,唉,也罷也罷,大明九邊的要塞封的都是善戰的兒子們,朕將五郎封在內陸,不用擔負守護江山的重任,他願意乾嘛就乾嘛,朕懶得管了。幸虧生在帝王家,若是平民百姓,不得沿街要飯去。”
馬皇後笑道“你就當前世欠五郎的,這輩子還債養他,這父子也是前世修的緣分呢。”
一提起還債,更觸動了洪武帝的心,“你說的對,朕生養了這些兒子女兒,個個都不省心,個個都是要債的。臨安公主是朕第一個女兒,朕那麼疼她,結果呢?李家是謀反啊,朕怎麼可能赦免駙馬李祺?可是她還是為了李祺之死恨朕,帶著兩個孩子去了鳳陽,至今連一封信都沒寫給朕。”
“還有四郎,娶了媳婦忘了親爹,被徐妙儀迷了心竅,和朕漸漸生分了,這個徐妙儀到底有什麼好的?凶悍善妒,朕可憐他身邊連一個姬妾都沒有,賜給他五個高麗貢女,結果他還不高興!”
馬皇後歎道“行了行了,皇上再看徐妙儀不順眼,她始終都是皇上三個孫子的親娘。對了,現在肚子裡還有第四個,木已成舟。不聾不癡,不做阿翁,當公公的何必和兒媳婦較真。”
洪武帝強辯道“朕不是氣她,是氣四郎不管遇到何事,不論青紅皂白都站在徐妙儀那邊,心心念念都是媳婦,真是白養了他這些年!”
馬皇後說道“清官能斷家務事,我不過白囑咐皇上,四郎媳婦大著肚子呢,萬事以子嗣為重。”
提到孫子,洪武帝暴怒的神色緩了緩,“好吧,聽你的。”
馬皇後斜依在熏籠上,臉色似乎被熏籠裡的暖風烘得有種異樣的殷紅,說道“煩心事永遠都是按住葫蘆浮出瓢,無窮無儘,皇上多想想好事,比如東宮馬氏快要臨盆了,老朱家即將四世同堂……”
東宮,太子和朱允炆被錦衣衛強行送回,呂側妃見丈夫兒子都凍得臉皮青紫,忙命宮人熬了濃濃的薑湯灌下去。
馬氏挺著大肚子剛剛進來,被呂側妃攔住了,埋怨道“哎喲,你要小心肚子,允炆怕是凍得染了風寒,萬一過了病氣,後果不堪設想,快快回去,一切有我照顧著,你有什麼不放心的?”
雖在孕中,馬氏依然規矩的扶著腰行禮,“側妃照顧夫君,我當然放心了。”
看著聽話懂事的馬氏,呂側妃說道“這就對了,子嗣為大,凡事都以你的身體為重,快回去休息吧。”
馬氏行禮告彆,想了想,說道“我聽父親說,皇上打算要鄭國公和開國公從邊關回京,穩定朝局。常家兩兄弟,連同小姨常槿都要回來了。”
呂側妃眼神一冷,抓住馬氏的手腕,“你知道什麼?”
馬氏姿態依然謙虛柔順,“我剛才說,常家兄妹三人要回京城了。”
呂側妃緊緊盯著馬氏的雙眼,想要從中探究一些東西,可是馬氏眼神深邃,麵對準婆婆的逼視,沒有絲毫慌張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