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會獵河川旌旗舞(四)_宣和軼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宣和軼事 > 第260章 會獵河川旌旗舞(四)

第260章 會獵河川旌旗舞(四)(1 / 1)

宣和軼事!

仁多保忠思考對策的時候,種師中可沒閒著,他已經回到平夏城,著手征發民夫的事宜了。

作為和西賊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老將,種師中從來不會看輕西賊,要知道從李元昊起兵反叛,到最慘的時候逃亡到地斤澤躲避,最終據有銀夏五州,南麵稱孤,不過短短數十年時間而已。

雖然大宋如今連續兩次大敗西賊,但是並不意味西賊就已經喪失了進犯了大宋的能力,相反,種師中認為,現今的西賊,實則是最危險的。因為連續的大敗已經嚴重影響了李乾順在國內的威望,西夏各個部落對李乾順有所懷疑的情況下,李乾順真的有可能孤注一擲,玩一把大的。

而且雖然宋軍兩次大敗西賊,可是重創的都是地方監軍司的兵力,興慶府的兵力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李乾順手裡還是握有鐵鷂子和潑喜軍,還有六班直等西夏精銳,要是真的孤注一擲,陝西宋軍也會遭受重大損失。

故而種師中一邊查看地圖,一邊察看自己祖父留下的論述,作為種家第一代,種世衡馳騁沙場數十年,對陝西的兵要地誌極為熟悉,也留下了大量的筆記、奏疏供後代參考。

種世衡對陝西諸路,最為擔憂的也是涇原路,種世衡認為至陝西,見鄜延、環慶路其地皆險固而易以守,惟涇原則不然。自漢、唐以來,為戎馬之衝。漢武時匈奴入寇,燒毀中宮,唐則吐蕃、回紇再至渭水便橋,皆由此路。蓋自鎮戎軍至渭州,沿涇河大川直抵涇、邠以來,略無險阻。雖有城寨,多居平地,賊徑交屬,難以扞防。

事實也確如種世衡所言,在隴山沿線的山區就形成了四條道路一是黃石河道,即從今六盤山與崆峒山兩山係之間的通道入儀州(治今甘肅華亭縣)、製勝關(在今寧夏涇源縣);二是瓦亭路,即從瓦亭關南下,由彈箏峽入渭州安國鎮;三是青石嶺道,從青石嶺東南去,由小盧河、大盧河經潘穀入潘原縣(今平涼市崆峒區四十裡鋪鎮),至潘原縣則西至渭州,東至涇州;四是公主泉道,由青石嶺東南公主泉入茹河,由東山寨(今彭陽縣古城鎮)、故彭陽城西,並入原州(治今甘肅鎮原縣)。

並且,在考察中發現,其中瓦亭路在瓦亭寨可以分岔,一路經六盤關去籠竿城(治今寧夏隆德縣城),另一路自瓦亭路南去,東由彈箏峽入渭州安國鎮。還有其他小路“不可儘數”,形成縱橫交錯的複雜交通網絡。

西夏對北宋涇原路的入侵路線主要有兩方麵的選擇。首先是選擇較為容易通行、水草豐茂的河穀作為行軍路線;其次,西夏也不會放棄從這些河流的支流河穀和這些河流之間的分水嶺上的低山丘陵對大宋的州、軍、城、寨進行包抄。所以大宋的防守也因此需要從多方麵考慮,不僅要扼守河穀,還要切斷山間孔道。

而今曆經數場大戰,涇原路的士卒們已經被鍛煉出來,不光是涇原路馬軍堪為陝西諸路之冠,涇原步軍也是極為善戰,而今平夏城已經在宋軍手中,隻要牢牢控製住沒煙峽,西賊想要從崆峒山、六盤山等隴山中的小道翻越,襲擊宋軍已經不可能了,唯一可慮的就是葫蘆河穀地。

涇原路作為陝西兵額最多的一路,一向發揮著抵禦西賊的主戰場的角色,鄜延路六萬八千,環慶路五萬,涇原路七萬,秦鳳路二萬七千餘,若單以兵額論,涇原路是秦鳳路的兩倍還多,但是涇原路的防禦形勢也是最差的。

種世衡在自己的筆記中就說得很清楚且以涇原一路言之,地最平衍,賊馬出入,正當奔衝,控守尤難。康定中累戰大敗,皆在此路。今邊鄙無事,正是可為之際,宜早擘畫,亦有以為待寇之備。伏思陝西四路,惟涇原山川寬平,易為衝突。若戎馬之勢不遏,則為關中之憂;關中之憂,則天下之憂也。故國家自有西事以來,長以涇原為統帥之府。

對於種世衡的這個判斷,種師中也是非常讚同的,現在他作為陝西諸路宣撫使,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青唐經略完成前死死的拖住西賊,他知道,未來一兩年,朝廷的重心肯定是以青唐為主,對於陝西,要求配合隴右都護,和西賊維持對峙,鬥而不破。

種師中此次前來,不光是要和仁多保忠較較勁,在葫蘆河兩岸察看沿邊軍備,更是要在整個涇原路構建起一套完整的防禦體係。

真宗朝名將曹瑋在西北時,推行修築壕塹,用於限製西賊滲透,曹瑋開掘壕塹對戰國秦長城有一定利用。並且曹瑋在西北任職期間,除了對原有的長城城壕進行了修補之外,還在原無城壕的地方進行新城壕的開掘。曹瑋修建的壕塹其長城壕深闊各五七丈,最為險固,邊緣數百裡,深廣丈五尺,山險不可塹者,因其峭絕治之,使足以限虜,後皆以為法。在真宗朝,修築壕塹是主要的防備西賊的辦法。

隨著西賊實力的逐漸增強,單純的壕塹已經無法防備西賊了,宋軍開始實施在開掘城壕的同時,還輔以城寨防禦,一方麵對原有城池進行修繕,另一方麵在防守空虛的地區填補城寨。用以抵禦西賊的方略。

現在宋軍的策略就是沿用章楶在陝西時的策略,即城葫蘆河川,據形勝以逼夏,不斷通過修築城砦,壓縮西夏軍隊的活動範圍和縱深,逼迫西夏軍隊在宋軍預設的戰場進行決戰,有利於宋軍掌握主動權。

同時種師中還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利用西安州,繼續擠壓西夏的西壽保泰軍司,在章楶奪取天都山後,涇原路新築南牟會賜名西安州,戍等共以七千人為額,仍招置馬軍、蕃落、步軍、保捷。天都、臨羌砦戍守各以三千人為額。仍各置馬軍、蕃落、步軍、保捷。

西安州與平夏城相互呼應,極大的壓縮了西夏保泰軍司的活動空間,去歲割踏寨又被奪去,西壽保泰監軍司被迫遷出天都山,向北遷至柔狼山。

但是種師中很清楚,西賊絕不會如此善罷甘休的,天都山對大宋及其重要,對西賊同樣重要。於西夏來說,此地是其南線邊防的軍事重地,有居高臨下,俯瞰涇原的地理優勢;於大宋而言,倘若要在涇原一帶取得突破和進展,則必須拔掉西夏穩穩楔入天都山這顆釘子——西壽保泰軍和韋州靜塞軍司。因此,宋夏雙方在涇原地區的爭奪過程中,都將天都山視為自己的“生命線”,傾其全力來爭奪。

現在宋軍奪取了天都山,設置了西安州,西夏就算現在沒有動作,將來也一定會遣大軍前來奪取的。

西安州建立的同年,大宋於德順軍北九羊穀部建立堡寨,接應北去西安州的道路,並於元符二年打通了鎮戎軍至西安州的“石門驛道”,之後,又於打繩川修建堡寨,打通了西去蘭、會二州的道路。形成以西安州為中心,東接平夏城(懷德軍)、鎮戎軍,西通會、蘭二州,南連德順軍的交通網絡。

這些道路的修建,使涇原路與新開辟的熙河路接連在一起。雖然拓寬了涇原路北部邊麵,與西夏疆域直接接觸的麵積增大,但也使得秦鳳路成為次邊,減小了秦鳳路的邊防壓力。

種師中此次前來,就是不但要新建、調整各個堡寨,更要加以串聯,形成一整套相互呼應的防禦體係,對西夏進行縱深防禦。

在種師中的構想中,涇原路“極邊”與“次邊”地區構築“鎮戎軍——彭陽城防禦係統”、“德順軍——水洛城防禦係統”、“原州——細腰城防禦係統”、“懷德軍——西安州防禦係統”,足以對抗西賊的入侵。

現在就剩兩步了,一就是平夏城側翼的葫蘆河川的防禦,二就是彭陽城的防禦。


最新小说: 當調查一隊來了個天才畫家 霧雨長安 能看到官運的我,狂飆進部! 天地新開,剛出門就得到強大傳承 我是小說中的反派 班?狗都不上! 穿越侯府世子,我找長公主借功德 幽暗絲線:博物館裡的秘密 穿成反派,我隻想躺平,奈何家族太逆天 彆惹這隻魔星,她會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