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秦帝國之二世皇帝!
“諸位愛卿多方朝議,定下三種策略,其一科舉首創立,所有參與考試的人,全部錄用。
朕之意,便是不想天底下有濫竽充數之輩,為我大秦官吏。
這樣的人,身居高位,則天下必亂;居廟堂之遠,為地方官,則為禍一方。
所以,此決議廢止,怎可所有參與的人,都全部錄用?
但,天下總有怪才,或許科舉不行,並不代表他無所建樹。
朕可在科舉放榜之後的第三天,於章台宮靜坐,但凡有覺得自己心中韜略,不可以科舉表意之人,都可來章台宮求見朕。
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陛下為求天下賢才之心,臣等驚服!”
嬴胡亥又道“第二種辦法,則是諸子百家等額錄用,六部官員,多出自於諸子百家。
這樣的做法看似公平,可是諸位愛卿可曾想過,這天下非儒即墨,說的是儒家和墨家之人最多。
如果這樣做的話,那就相當於儒家和墨家將會有諾大的一批人才無法一展胸中抱負。
此非是朕之過?
也不可!”
“第三種,朝廷根據官員需求,規定一定數量,若今年需新晉官員三千,則錄取三千,明年需兩千,則錄取兩千。
此辦法頗為中肯,隻是諸位愛卿可曾想過,天下讀書人,齊魯大地為首,人數也眾多。
如果隻是單純的按照這朝廷需求的官員數額來錄取科舉士子,那無需測試,便也知道官員皆出自於齊魯。
其餘地方的讀書人,又該如何?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朕立科舉的目的,是為天下讀書人開龍門。
天下!
齊魯讀書人,並不能就代表了天下!
天下者。
繁華之所,是天下。
不毛之地,亦是天下!
爾等可明白朕的意思了?”
朝堂之上,諸公麵有愧色。
李斯率先拱手出列“陛下,若是如此,那便以天下四十餘郡為基礎,根據每一個郡的讀書人多寡,而劃分下來一定的錄取比例,可否?”
嬴胡亥道“若是如此,自然也可,但是切記,考生戶籍所在之地,需追溯三代,保證不是科考前夕,臨時找人改換戶籍。
此等欺瞞行為,朕深惡痛絕!
但,如果有人改換戶籍,比如此人從齊魯之地,往西南之地而去,因為兩地讀書人區彆很大。
他至少需要在西南之地待上二十年,方才可用西南之地的戶籍參加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