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他很迷茫。
難道自己的母國,真的無藥可救了嗎?
想到此處,韓非心中苦澀不已。
此時,一個蒼老而又洪亮的聲音從背後響起:
“非,不必如此氣餒。”
聽到老師的聲音,韓非驚喜的轉過身。
果然,荀子站在身後。
此時的荀子兩鬢斑白,氣色卻很好,皮膚也沒有多少褶皺,他穿著一件麻衣,腰間配的劍,身上頗有一種道骨仙風。
荀子捋著自己的長須坐到了張蒼和韓非的身側。
師徒三人以三角形落座。
“老師!”荀子剛剛坐下,韓非就急不可耐的問道:“您還有挽救韓國的方法嗎?”
韓非熱忱、期待的眼神中,荀子緩緩搖頭。
見此,韓非頗感失望,隨即又不死心的問:“您…您剛才不是說叫我不要氣餒嗎?”
荀子捋著胡須,淡然一笑,搖頭說道:“我說的不要氣餒,意思並不是能挽救韓國,我隻是要你不要為韓國的滅亡而氣餒。”
韓非聞言,心中更失望了。
難道韓國真的沒救了?
荀子接著說道:“當今天下,統一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不管是秦國也好,趙國也好,楚國也好,甚至是齊國魏國都想要統一天下。
韓國地處四戰之地,無論是誰想要去統一天下,都繞不開它。
因此,韓國的滅亡是必然的。
這是勢,勢絕非人力可以扭轉。”
韓非緊咬嘴唇,眼裡滿是不甘,“老師,那韓國就隻能坐以待斃麼?”
荀子輕輕拍了拍韓非的肩,“非也。韓國雖亡,但韓國子民還在,文化還在。你一身才華,不應隻著眼於一國興衰。”
韓非微微一怔,似有所悟。
“師兄,老師說得對。”張蒼附和道,“秦國若得天下,也需治理各國遺民,師兄的法家思想定能有用武之地。”
“不!”荀子搖了搖頭,看著小徒弟張蒼說道:“倉,你後麵的話說對了,但前麵的話卻說錯了。”
張蒼一怔。
荀子緩緩說道:“秦國確實很有希望統一天下,但是,趙國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更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