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
田秀看著韓王親筆手書的一封信,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這封信裡,韓王希望能跟田秀的幼公子樂業定一個娃娃親。
要知道田秀的這個小兒子,今年才剛剛五歲都不到!
孩子還這麼小,韓王就打上主意了?
這還不是關鍵,韓王定親的對象,居然還在他娘肚子裡懷著沒出生!
韓王連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要把太子安之妻腹中的孩子嫁給田秀當兒媳,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田秀隻能是給韓王去了封信,好言安慰他,並承諾將來再和韓國結親。
韓王收到了田秀的信,總算是安心了不少。
起碼田秀已經答應讓他的小兒子再跟韓國聯姻了。
以後韓國跟田秀的關係,也不會比魏國遠。
處理了韓國這邊的事情,田秀忽然又想起了匈奴。
也不知道幾個月時間過去,匈奴那邊的情況如何了?
田秀叫來李斯,向他詢問匈奴那邊的情況。
李斯回答說:“進入冬天以後,頭曼和左賢王部打了幾場大仗,雙方各有死傷。不過總的還是頭曼傷亡大些,他畢竟處於進攻的一方。”
田秀聽後安心了不少,頭曼還在和左賢王交手,那麼趙國就能利用匈奴之間的內耗,持續的給匈奴放血。
等到放血放的差不多的時候,趙國這邊就可以給予匈奴致命一擊。
“少君!”展挑開簾子從外麵進來,拱手說道:“魚君來了。”
李斯一聽,立即起身要告辭。
田秀按住他,說了句:“先生是自己人,不必如此。”
李斯聽了以後大為感動,安心的坐下。
魚從外麵進來,先是給田秀拱手見禮,然後才拜見李斯。
“先生請坐!”田秀讓魚坐下。
魚落座以後,從袖子中掏出一封信,說道:“丞相,秦國那邊有消息了。”
李斯聞言,眉頭一皺。
魚都已經從秦國回來了,居然還能得到秦國的消息。
看來魚這幾年沒在秦國白待,已經發展出間諜網絡了。
秦國那種封閉的國家,魚能發展出一個情報網絡,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難怪丞相如此重視此人,看來這人確實是有本事。
李斯可是知道,毛遂這個司寇在秦國都沒那麼多諜者。
“先生請看!”田秀把手上的情報看完以後順手遞給李斯。
李斯誠惶誠恐的接過去,看了一下裡麵的內容,等看完了以後,不禁喜形於色。“這可是一個好消息啊!”
田秀點了點頭。
信上說的的確是個好消息。
樊於期來信說,成蟜暗中聯係了他,信中成蟜隱晦的表示了自己的處境,同時希望得到樊於期的幫助。
成蟜給樊於期寫這種信,說明他已經有了危機感,接下來田秀這邊隻要再稍稍挑唆,一定能讓秦國再內亂一次。
“這件事情就交給先生了!”田秀放心的把事情交給了魚。
俗話說解鈴還須係鈴人,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魚在負責,田秀當然不會再把煽動成蟜的事交給彆人。
鹹陽。
成蟜惶惶不安的等待中,好友樊於期終於是來信了。
一聽說是樊於期來信,成蟜急忙從下人手上把信接過去查看。
信展開了以後,裡麵是這樣寫的:
成蟜公子如唔。
前日公子來信,吾以受到。
吾亦為公子之處境擔憂。
不日吾將尋機從蜀地返回,請公子耐心等待。
最後信的落款:樊於期敬上。
成蟜看完信,頓時像有了主心骨。
樊於期馬上就回來了,有了他幫忙,自己走藏不是孤立無援了。
隻是成蟜有點擔心,樊於期正在成都服役,他能找個什麼理由回來呢?
成蟜惴惴不安的等待間,樊於期回來了。
樊於期並沒直接去找成蟜,而是約了他在城郊的一戶農戶家中見麵。
兩人見麵以後。
樊於期行禮:“公子!”
成蟜慌忙走過去,將他扶起來,緊緊的抓著他的手,眼泛淚花:“將軍!!!”
樊於期起身以後,帶著成蟜往裡屋走去。
兩人來到屋中坐下。
成蟜說道:“將軍,你不是在成都服役,你是怎麼回來的?”
樊於期一笑,道:“公子勿憂!末將是以家中有事,向上官請了假。”
成蟜一聽就急了,這請假了不是還得回去?
“樊將軍,你不能走啊!本公子…舍不得你!”
成蟜本來是想說需要你的,但這麼一說會顯得自己好像很虛偽,隻能說是舍不得。
樊於期自然看出成蟜的心思,卻並未戳破:
“公子,您不必擔憂。末將一時半刻是不用回去的,而且成都那邊末將大概也不用回去了。”
“將軍此言何意?”成蟜疑惑的問道。
樊於期並沒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公子,末將已有良策,可助您擺脫困境。”
成蟜一聽就精神了。
“將軍請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樊於期湊近成蟜,低聲道:“公子,最近可聽說過什麼傳聞?”
成蟜木然的搖頭。
他被困在鹹陽,終日又不與人來往,能得到什麼消息?
樊於期聲音壓的更低了:
“如今軍中到處都有傳言,說秦王政並非先王親子。”
“什麼!”成蟜大驚失色,幫忙捂住樊於期的嘴:“將軍,此等謠言,豈能相信?”
樊於期輕輕推開成蟜的手說:“公子,這謠言能不能相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對公子而言是個契機。”
成蟜眉頭緊皺。
樊於期接著說:“公子一直擔心被大王所害,如今外麵既然已經有了這種傳言,公子何不利用一二?”
成蟜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樊於期繼續說:“大王既然並非是先王的兒子,公子便是先王嫡子,王位理應由公子繼承。”
成蟜大驚失色,忙又去捂樊於期的嘴,卻不想這次樊於期有了準備直接起身躲開了他的手。
“公子,此事雖險,但也是公子唯一的機會。隻要公子振臂一呼,秦軍中必有許多將士願追隨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