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多單於發現自己被唐軍團團包圍時,才意識到自己中了江先生的計。
“姓江的,你他媽不得好死!!”
摩多對江先生破口大罵。
若不是這位江先生,他斷不至於落入此等境地。
為了這次南下中原,摩多集合了手上所有能集合的力量,甚至將一些不願離開草原的部落完全消滅,就連他們的草場也被燒毀。
丁零,確切的說是整個漠北,已經沒有退路,這就是他們的最後一搏。
摩多原以為能借這次機會一舉入主中原,可卻沒有想到是這般結局。
“單於,咱們已經被包圍了,我們掩護您突圍吧!”
忠心的手下想要護衛摩多突圍,卻被摩多一口回絕。
“不,我要跟唐軍拚了!”
摩多知道他們已經沒有退路,決定殊死一拚。
遠處的蒙恬看到摩多單於親自帶著騎兵衝鋒,道:“困獸猶鬥,勇氣可嘉。”
隨後,唐軍弓箭手萬箭齊發,帶頭衝鋒的摩多死於亂箭之下。
摩多一死,丁零軍群龍無首失去指揮。
唐軍趁勢合圍。
是役,唐軍斬首丁零軍八萬,俘虜漠北民眾七十餘萬,牛羊牲畜數百萬頭。
這一仗以後,整個漠北的遊牧部落幾乎被唐軍連根拔起。
即便後來有一些部族遷移到漠北,但由於先前摩多燒毀了草場,導致漠北眾多地區寸草不生,遊牧部落五十年沒有在南下牧馬。
馬邑之戰後。
蒙恬軍順勢北上,接管了漠南草原,並在此處紮根,築城。
朝廷將漠北之戰的俘虜遷移到此,讓他們與軍中的將士通婚,這些人就此在漠北紮根。
三年後,朝廷在漠北設漠南郡,漠南地區徹底歸屬大唐統治。
蒙恬解決丁零的同時。
韓信率兵平定齊地的田氏宗族,斬殺了挑起叛亂的林起。
然後韓信又帶著部隊南下,平定了九江的叛亂,活捉了景氏的數位顯貴。
接下來,韓信又殺往江東。
此時項羽正率領一支忠於項氏的人馬橫掃江東,田儋三戰皆不能敵,隻有困守會稽。
項羽正準備一戰拿下會稽時,韓信趕到。
韓信軍本就十倍於項羽,韓信下令命大軍分開,將項羽所部團團包圍。
項羽戰之,不能敵退走。
韓信窮追不舍,一路追到會稽山。
項梁與範增前來救援,被韓信所敗。
激戰中項梁戰死,範增被俘。
項羽聞之,大怒,集合所部衝到山下。
唐軍在付出數千人的傷亡以後,剿滅項羽,徹底平定江東。
平定江東以後,韓信撇下大軍率領兩千輕騎直奔巴郡。
巴氏叛軍聽聞韓信來,大恐。
韓信令麾下騎兵每人在背上背上一麵旗幟,分散成多股部隊,裝作是唐軍主力。
驚恐的巴郡叛軍看到如此之多的唐軍以為是禁衛軍主力來到,軍心潰泄。
巴氏自知大勢已去,隻得投降。
同一時刻,蒙恬的弟弟蒙毅也平定了燕地的臧塗。
此時天下隻剩下內史騰。
內史騰率軍攻擊長安,數月不能克。
聽聞韓信平定各地以後,內史騰急忙撤回鹹陽,試圖死守。
章邯、韓信合兵一處,攻鹹陽殺內史騰。
天下再次平地。
洛陽。
聽說天下再次平定以後,田秀叫來楚王田樂業。
“樂業啊,你大哥臨死前曾經寫了一封信給我,推薦下一任太子,你猜猜他推薦了誰?”
田樂業道:“難道不是六弟?”
田秀搖了搖頭,從懷中取出那一封田繼業寫的推薦信。
田樂業看完以後不敢相信。
田繼業居然推薦了他為下一任太子!
“父皇,這……”
田秀伸手打斷了他,說道:“老三啊,知道父皇當初為什麼沒有直接把大位傳給你嗎?”
田樂業搖頭。
“因為當時的天下並不太平,那些心懷叵測的舊貴族實在太多,朕就是把位置傳給你,你也坐不住。”
田樂業恍然。
父皇下了好大一盤棋呀!
為了把皇位傳給自己,將所有人都利用了一遍。
這次的結果也是好的,七國的舊貴族,藩王,丁零通通被一網打儘!
田秀現在留給田樂業的,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太平江山。
“樂業,從即刻起,你就是我大唐下一任皇帝。”
田秀說完,田樂業立刻跪下,哭著說道:“父皇尚在,兒臣不敢貪圖皇位。”
田秀道:“太祖高皇帝已經死了,懂嗎。”
死人是不可能再出來做皇帝。
田秀如果再跳出來繼續做皇帝,就等於告訴天下人,他做了一個驚天大局。
天下人一旦知道皇帝以天下為棋盤,必然不會心服。
因此,田秀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次出來做皇帝。
田樂業拜道:“兒臣定不負父皇,護我大唐江山!”
“善!”
田秀將田繼業交給他的那些賬本全部拿給了田樂業,這次的田秀算是真正的把遺產全部交接完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樂業啊,父皇還要告訴你一件事。”
“你大哥推薦了你為太子,朕希望你繼位之後,可以善待你大哥的後人,替他平反。”
田秀這幾句話的分量很重。
新皇帝替舊太子平反,必然能讓那些舊太子案中受到牽連的儒生心懷感激,同時也能讓天下人看到新皇帝的仁德。
但這樣一來就等於說田秀辦了一個冤案,這等於是往田秀身上潑臟水。
田樂業很為難。
他既不想辜負大哥,更不想對不起父皇。
田秀拍了拍他的肩膀:“樂業,能犧牲父皇一個人的名節成全你,父皇非常高興。何況我本來也是個死人了,早就不在乎什麼身後的名聲了。”
田樂業這才含淚答應。
三天以後。
田樂業在群臣的擁戴下為帝。
即位的第一天,田樂業就任命了一位丞相。
這個人就是先前幾次出使丁零的那個小胖子張君。
他的真正名字叫張蒼,李斯韓非的師弟,荀子的學生。
田樂業拜張蒼為相後,又赦免了幾位藩王,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