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李延昭率軍與木紮陵在重渡溝相遇,雙方大戰一觸即發,頓時天地間為之變色。
滾滾黃沙遮天漫日,錚錚鐵蹄響徹天地。
喊殺聲、號角聲、鑼鼓聲不絕於耳。
此次的戰役在當時影響巨大,不光是奠定了李延昭在軍營中的地位,還讓以往兩軍對戰一直處於下風的大周揚眉吐氣。
刀劍所到之處,南蠻士兵無一人生還。
南蠻所到之處,大周百姓死傷無數。
等戰爭結束,已經翌日清晨,整整打了一夜。
早上大周士兵清掃戰場,在那山窩峰澗處找到一個幸存的男娃,大概五六歲的模樣,正是後來收養的李昶。
隻見此子身著破爛夾襖,麵黃肌瘦,臉上還有凍瘡,顯然不是當地居民,倒像是四處流竄的難民。
此時李昶已經昏迷了,不過手裡還緊緊抓著一條錦帕。
錦帕是上好的雲錦,上麵的刺繡乃是蘇繡。
等那小李昶醒後,一個勁兒的苦惱,這可作難了。
李延昭手下都是大老爺們,誰也沒有這哄孩子的經驗。
眾人急得是豬耳撓腮,不得已,就把小李昶送到了李延昭的營帳。
他聽著屬下的說辭滿目震驚,來了一句:“你們沒有經驗,我就有經驗?”
也對,時值十五歲的李延昭哪經過這事?
但既然大家厚著臉皮說過來了,徑直扔下孩子就一個比一個跑的快。
小李昶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眼神亮晶晶的朝李延昭喊話。
直到有姑蘇士兵翻譯,他才得知,“救姐姐!”
此時李延昭注意力卻沒在他說的話上。
他手忙腳亂的抱起孩子,學著小時候母妃哄妹妹的樣子,笨手笨腳的拍著他。
嘴裡還念叨著,“好孩子,不哭不哭!”
小李昶在他的輕聲安慰下,果真不哭了,用手抓著他的腰帶沉沉的睡去。
後來他反應過來小李昶讓救他姐姐之後,倒也派人去此前山崖找尋。
可找來找去彆說小女子,連個影子都沒見到。
恐怕早就被南蠻子給殺了,沒被殺恐也是凶多吉少。
小李昶還是整日啼哭,似要將那肝腸哭斷。
可說來也怪,隻要李延昭抱起他,哄說幾句,他就會停止哭泣。
是以眾人還打趣李延昭,若不是看年紀不對,恐怕是他的私生子罷。
當時李延昭的身份還沒有揭示,眾人還能與他說笑。
他也不惱,身為一營都尉,氣量自然是有的。
可這麼一個稚嫩小兒在這殺伐之氣濃重的軍營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李延昭便命親兵要將小李昶送於臨近村莊的農婦將養。
但說當日李延昭的親兵抱起熟睡的小李昶要往那村莊去。
可平日裡這個時辰該熟睡的小子卻猛然轉醒。
他看向路旁的山道,頓時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
親兵急於完成上峰交於的任務,不顧他撕心裂肺的哭喊,便把他交給等待多時的農婦。
小子驟然離去,李延昭心底仿佛被人挖去了一角,還有些悵然諾失。
沉思一想,這小子不能一直跟著自己打打殺殺,這對他來說算是最好的安排了。
李延昭匆匆率軍趕往葉縣抗敵,大獲全勝之後返回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