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入秋後的清晨帶著一絲涼意,陳陽剛結束在京都市中醫醫院的早查房,就被文浩東叫住。
“陳陽,有個病人情況很複雜,你幫我看看?”
文浩東的臉色帶著凝重:“西醫那邊做了各種檢查,始終查不出明確病因,症狀還在持續惡化。”
陳陽跟著文浩東走進病房,隻見病床上躺著一位約四十歲的男性患者,麵色萎黃,眼窩深陷,呼吸微弱。
陪護的妻子王莉紅著眼睛,緊緊抓著丈夫的手。
“患者叫張立偉,半個月前突然出現乏力、消瘦、發熱,以為是感冒,吃了藥沒好轉。後來出現口腔潰瘍、關節疼痛,最近三天開始意識模糊,皮膚黏膜出現瘀斑。”
文浩東快速的介紹病情:“之前也看過西醫,血常規顯示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異常,自身抗體檢測顯示抗核抗體陽性,但具體分型不明確,西醫考慮結締組織病,但治療效果不佳。”
陳陽走到床邊,先觀察患者的麵色、舌苔。
舌質紅絳,苔少而乾,舌麵有多處潰瘍。
接著伸手觸摸患者的皮膚,溫度偏高,瘀斑按壓不褪色。
然後拉過患者的手開始診脈,脈象細數而弦。
“張太太,”
陳陽聲音溫和地詢問,“您先生發病前有沒有什麼特殊經曆?比如接觸過什麼化學品、去過疫區,或者情緒上有重大波動?”
王莉想了想,哽咽著說:“他是搞科研的,在實驗室工作,不過防護措施一直很嚴格。發病前一周,他負責的項目出了點問題,連續熬了幾個通宵,壓力特彆大。”
“實驗室?具體研究什麼?”陳陽追問。
“好像是關於某種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毒性檢測……”王莉不太確定地說。
陳陽心中一動,結合症狀和職業暴露史,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結締組織病。
接著陳陽又仔細檢查了患者的口腔、關節,發現除了潰瘍,指間關節有輕微腫脹,但無畸形,符合“熱痹”的表現。
“二哥。”
陳陽看向文浩東:“從中醫辨證來看,患者氣陰兩虛是本,熱毒內盛、瘀血阻滯是標。發熱、口腔潰瘍、舌紅絳為熱毒熾盛;乏力、消瘦、脈細數為氣陰兩虛;瘀斑、關節痛為瘀血阻絡。但病因可能與職業暴露有關,需要進一步排查毒物或化學物質接觸史。”
“已經讓西醫那邊聯係毒物檢測了,但結果還沒出來。”
文浩東道:“我也詢問過患者的病史和職業史,這種化學物質中毒的情況我還是第一次遇到,現在西醫的激素和免疫抑製劑治療效果不好,患者情況越來越差.......”
對於很多中醫來說,哪怕是一些有水平的中醫來說,越是之前沒怎麼接觸過的病症,越是難以著手。
比如新型的一些化學感染,化學物質中毒等.......
文浩東的水平也不算差,一時間也有點沒有頭緒。
“還是想的太多。”
陳陽笑著道:“其實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病症,病因病史是一方麵,臨床診斷也是一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