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老板!
中國古代寺廟的布局大多是正麵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彆為鐘樓、鼓樓,正麵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麵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
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
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後,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辟塔院。
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築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麵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
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
中國寺廟的建築之美就響應在群山、鬆柏、流水、殿落與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
三人結伴同行,從村子石門出來過石橋,往右有條不起眼的小路,石板鋪就的古老的小徑。
小徑兩旁大樹參天,鬱鬱蔥蔥,8月底已經入秋,在海邊早晚溫差大,現在太陽剛剛升起,氣溫並不高,人走在這古老石徑上,涼爽舒適、鳥語花香的,讓人心情愉悅。
再拾階而上,走到半山腰來到一個空懸一線三麵環海的涼亭。
典型的古樸造型,六角、朱漆木柱,上鋪琉璃瓦,見亭上門楣上方掛著一塊有些掉漆的木匾,漂亮的行書“聽濤觀海”聽濤一語雙關,既能聆聽海浪之聲,也能聽這漫山遍野的鬆樹之鬆濤,觀海就更加貼切些,古亭三麵臨海,壯闊湛藍的南海就在極目之處。
遠眺大海,壯美儘收眼底。
“這真是神仙之所啊!”關灝不由得感慨起來。
在涼亭休息了一下。
兩位女孩子一看也是經常鍛煉的架勢,個個長腿結實。
再往上走,隱隱約約就能聽到寺廟的鐘缽木魚敲擊之聲,這說明古寺已經不遠了!
現在是寺院早課時間,寺院有誦經之聲而無人走動。
三人走到山門前,呈現的是一座古樸自然的山門,與很多旅遊景點後建的那般高大金碧輝煌的現代建築不同。
這山門與這石徑和山野已經渾然天成一般地存在了數百上千年。
小鈺走在前麵,也不敲門,推門直入。
小鈺顯然是這裡的常客,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異常的熟悉。
關灝和曹婉一前一後也踏入寺內。
看布局和建築製式,古寺應該是唐代所見建。
因為開門就見到了左右各一座石頭砌的佛塔。
隻見塔上掛有銅鈴,此時銅玲在晨風中響起顯得如此的悅耳清新自然。
古寺並不大,過了四大金剛的天王殿就來到大雄寶殿,大殿自然供奉如來佛祖,看雕塑風格為唐代木胎泥塑像,曆經千年風雨佛像保存還算不錯,僅僅有些褪色。
兩個女孩在大殿磕頭行跪拜之禮,並分彆上了一炷香。
關灝不信佛,作為一名穿越者,在神靈麵前他有天生的抵觸心理,心虛就怕突然冒出來的老和尚道破天機。
真是想什麼怕什麼!
正當關灝有些心虛地站在大殿的角落裡等兩位少女的時候,一個渾厚的男低音,在他身後,輕聲說道“施主,為何入大殿不禮佛?”
關灝被這聲音真的嚇了一跳,回轉身來一看,又是一個眉發皆白的老和尚,正打量著他。
關灝躬身施禮“大師有禮了!”
“念佛時,即見佛時,亦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佛在我心裡,我心即是岸,所以我每時每刻都在禮佛,何須如此繁文縟節!”關灝內心有些抵觸情緒,所以言語自然有些狂妄。
“看來小施主有佛緣又懂佛法,既然跟黃家小娘一同來我彌陀禪院想必也不是外人,你們先到寺裡到處看看,中午就在我寺吃齋飯吧!”
“謝謝,大師!”關灝不敢多言,自然應諾。
老和尚不再言語,轉身走開了!
兩位女孩子也拜完佛,三人一同出了大殿,再往裡就是觀音殿了。
金剛怒目,菩薩慈眉。
一進觀音殿,給人的印象是完全與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不同的風格。
整個大殿就立著一尊觀世音菩薩的坐蓮佛像彆無他物,並沒有如其他觀音殿那樣還在菩薩左右分彆立個善財童子和龍女作為菩薩侍者。
觀世音菩薩坐像高大相貌端莊慈祥,手持淨瓶楊柳。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他能化現三十三種身相,是一種對“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也是對大士慈航普度的偉大精神信仰和希翼。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