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采訪”
“我拒絕。”
“那個.”
“我拒絕。”
麵對來勢洶洶的社討會,一刻也沒有為自己的社死危機哀悼,立即趕到戰場的是——‘謝絕采訪’的免戰牌!
神樂光可不想犯愛城花戀那種多說多錯的錯誤,打定主意一點素材都不會給他們。
“如果沒有其他事情的話,我就走了。”
“我們.”
神樂光一副不聽人話的表情,冷著臉推開那些所謂的記者,快步走出教室。
“部長,這.”
“愣著乾嘛,追!”
社討會的部員趕忙追上去,但很快就在樓下的走廊裡丟失了他的蹤影。
部員們分開尋找無果,不久後再度聚集在一起。
一名部員困惑的說道:“部長,神樂光不肯配合,怎麼辦?”
被他稱作部長的三年級女生咬著指甲,陰沉的喃喃自語:“什麼都不肯說麼也好,不配合也有不配合的寫法。”
她露出自信的笑容。
真以為什麼都不說他們就編不出新聞了麼,天真。
新聞工作者可不是那麼容易屈服的!
次日,社討會日刊——
【記者a:“今天我們的目標是一年級的神樂同學,有確切線報稱,他很有可能就是桐生學生會長的霸淩對象。”】
【記者b:“聽說是個大帥哥。”】
【午休時間段,本刊記者趕到了神樂同學所在的班級,懷著真誠的心情請求采訪,卻遭遇對方嚴詞拒絕,態度非常強硬,十分抗拒采訪。甚至在說話途中突然逃跑,衝下樓梯後不知所蹤。】
【事後我們在采訪對象的同班同學口中得知,在霸淩事件發生當天,神樂同學在午休後早退,原因不明。】
【有其他複數目擊者聲稱,當日他們曾看見身形相貌與神樂同學相似的男學生,頭上和身上被淋了酸奶,走進廁所洗頭發,疑似遭遇霸淩。】
【這不得不令本刊記者產生懷疑。】
【經過三天的追蹤報道,我們可以簡單疏離一下事情的全過程。】
【約七天前,桐生學生會長被懷疑有霸淩同學的嫌疑。】
【當日午休時間,一年級的神樂同學早退,身上被人淋了酸奶。】
【疑似目擊者的二年級生愛城同學,言辭激烈的反對謠言,然表情閃爍,似有隱情。】
【疑似被霸淩當事人的一年級生神樂同學拒絕采訪,乃至當場逃走。】
【真相愈發撲朔迷離,我方記者會繼續為您提供跟蹤報道。】
這哪裡是‘撲朔迷離’,明顯是意有所指啊!
當這一期的社討會日刊出來之後,立即引發軒然大波,比最初隻是謠言狀態的時候還要嚴重數倍。
霸淩,霸淩,霸淩!
這是校園裡不能提的敏感話題,卻一次又一次的和對外以完美形象示人的學生會長扯上關係。
清廉的政治家貪汙上億,慈善明星犯罪偷稅,道德高僧偷腥人妻,表麵是好人背地裡卻乾著齷齪勾當,偽善與黑暗真相所形成的反差。
恰好是群眾最熱衷的話題。
因此,桐生日奈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結果不管怎麼做都是錯的啊。”
還是之前的卡夫卡咖啡館,神樂光抿了一口咖啡:“社討會那群人確實很有水平。”
坐在他對麵的愛城花戀恨恨的攪拌咖啡杯,“那個社討會的記者,儘給我亂編東西,斷章取義,氣死我了!”
這兩個人會結伴出現在校外,像是約會一樣在咖啡館聚頭,出現這種稀有場景的理由當然隻有一個——
社討會的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