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契合泰華的業務。
看著他高興的樣子徐良笑著繼續道:“但,泰華要把酒店業務剝離出來。”
陸覺笑容一滯。
好東西誰都喜歡,但要是把吃下肚子裡的東西再掏出來,可就不是那麼令人高興了。
“泰華未來的核心業務很清晰,就兩個:地產和零售。
商業地產是平台,服裝、兒童樂園、小百貨和超市是平台上的商品,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可以彼此依靠的矩陣。
地產和零售之外的酒店肯定要剝離。”
陸覺連忙道:“徐總,我認同您的戰略,同意剝離酒店業務。不過西武集團旗下的無印良品和吉野家能不能賣給泰華?
他們符合您為泰華定下的‘地產和零售’戰略。”
“不行。無印良品和吉野家路子已經走歪了,糾正起來代價太大,我準備持有幾年就賣掉。沒想一直持有。”
“路子走歪?可是他們在國內發展的很好啊。
吉野家更是一度成為跟肯德基、麥當勞並稱的三大洋快餐之一。”
“這就是問題。
無印良品和吉野家在東瀛的定位是平價。
但到了華夏後卻成了輕奢。
尤其吉野家,一碗預製菜性質的牛肉飯賣價三四十華夏幣。
這麼多錢,完全可以在中式快餐店吃到三個葷菜。
性價比差太多了。
如果沒有華夏國內同類企業競爭也就罷了,但現在中式快餐連鎖品牌‘真功夫’‘鄉村基’等都在迅速發展。
他們會不斷擠壓吉野家的市場。
現在,吉野家還能憑借海外濾鏡賺到錢,但時間長了,食客就會自己用腳投票。
無印良品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我不看好它們的長線。”
徐良收購這兩家公司的戰略很清晰,就是持有五六年時間然後出手賣掉。
“徐總,我們收購過來,可以調整它們的定價。”
“代價太大了,與其費這些事,還不如自己成立新品牌。不過我更希望你們能打理好現在的業務。”
無印良品還好,基本都是直營。
但吉野家在華夏是代理商。
你想自己做,中間就要牽涉到違約賠償問題。
而且,吉野家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華夏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品牌認知。
再重新調整產品定位,將涉及到品牌建設、采購渠道等一係列變化。
這可是個高難度的活。
弄不好,就是個四不像的下場,還不如從頭開始,一張白紙好作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