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這麼說呢。
她在現代十七八歲的時候,記得老家有回發大水就有老人講過,滲渾水不是啥好事。
後來九八抗洪之後,官方更是根據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個順口溜
如滲水,堤角濕,認真觀察莫遲疑。
如若滲出是混水,那是管湧定無疑。
湧洞迅速擴展,極易造成決口。
那現代人什麼大型設施機器沒有,總結出來的經驗,不比這裡隻用眼望要靠譜?
再說劉老柱是個啥呀,還非得聽他的,那字都認不全呢,就會卡戳,他懂個屁。
許老太心想她也不止是為大夥,主要她怕萬一決堤,到時她是領孫女在暴雨中前行,還是趴房頂上等待救援?
就這古代,等人來救,頭發都得長草嘍。
“玉生,你支持嬸子一把,我能拿這種事開玩笑嗎?我又不是傻,願意讓彆人講究我,對不對?我小時候真聽彆人講起過,說這種渾水不好。”
隻怪原身太不著調,決定點啥還要四處與人解釋。
這要換做她現代的性格,說完彆人就能信。
好在王玉生也是乾脆的性格,深吸一口氣道“成,那我帶頭下江。”
王玉生扶著許老太上岸後,就主動將大壩上的漢子們先集中起來,把許老太剛才和他說得那些擔心又學了一遍。
並且還對漢子們說道
“這年月,誰不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即使發現點啥,心裡有含糊,那不吱聲才是最不落埋怨的。
當老好人多輕鬆,出頭做事的卻容易被寒心。
可嬸子聽我說完那麼一大堆,她寧可擔下回頭被大夥怨怪,仍然還打算試試。
就問問你們,她為啥,圖的又是啥?
無非是圖在下大暴雨時,咱村各家彆真的有一點閃失,為的也不全是她自己,而是全村各家的爹娘和媳婦孩兒。
那咱們這些大老爺們,還能不如嬸子有擔當啦?
大不了就白忙一場,下去看一眼也能死心,回頭大夥再起早貪黑趕趕工就完啦!”
大壩上的漢子們聽懂了。
漢子們和王玉生是同樣的感受,確實,下去看一眼才能死心。
要不然總像心裡揣兔子似的,會擔心大壩不結實。
而且通過這件事才發覺,原來以前他們從沒有了解過許家嬸子是個啥樣的為人。
不,或許通過昨兒美壯那事兒,包括今早分湯的公正,他們理應該發覺,許家為何能教出有田那般義氣的漢子了。
他們親眼看到一隻耳端走一根肉最多的大骨棒。
他們中也有人被許嬸子支使跑腿,去了那些鰥寡孤獨的老人家裡送骨頭湯。
其實細想想,許家連有糧有倉有銀仨兄弟也都是不孬的,就說明家風正。
率先表態的是從戰場活著回來的三猛子“嬸子,我聽明白了,為咱全村好的事,我乾,我水性好。”
隨後一隻耳、二昌子,長金、長海、栓緊、春山、鐵錘……大壩上越來越多的青壯勞力表示“我們都能下水。”
有水性不好的也在喊自家媳婦“快回家把所有繩子拿來!”
421打賞名單
感謝悅兮泠兮打賞500幣;感謝傾平貂打賞200幣;感謝熏洱和麗麗各打賞一百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