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蒂古格裡亞對於代斯勒也有話要說。
用他的話來說,代斯勒是德國隊一幫技術糙漢裡,唯一的亮點。
身體硬朗,速度快,經常能上演帶球大步流星在邊路衝刺的戲碼,偏偏還有一定細膩的腳法,在前場可以拿得住球。
放眼整個德國國家隊,巴拉克,克洛澤,前場拿球能力都是有些差的。
這一點陳宇很認同。
陳宇覺得代斯勒的技術特點挺像卡卡的,跑的起來,拿得住球,所以邊路能衝的起來,然後還有一腳不錯的傳中。
這種衝擊力,還有控住球,伺機傳中的能力,正好匹配德國隊人高馬大,擅長頭球的打法。
因為他這個優點,克林斯曼都把施耐德放在了左路。
做為前輩,進入國家隊之後,代斯勒一開始是給施耐德打替補的。
但隨著施耐德逐漸老去,他才坐穩右路的位置。
克林斯曼又舍不得施耐德的經驗,這才把他放在了左路。
施耐德左右腳都行,可代斯勒不行,他的左腳完全就是德乙的水平。
巴拉克居中,施耐德和代斯勒左右,弗林斯壓後,這套中場兼顧衝擊力,經驗和年輕,還有不錯的防守,放眼世界也是頂級的搭配。
前鋒由科隆王子波多爾斯基搭檔在韓日世界杯加冕頭球王的克洛澤,這個鋒線組合高低搭檔,隻要中場給力,完全是夠用的。
今天出問題的反而是後防線。
拉姆,弗裡德裡希,梅策爾德,默特薩克這套後防組合年輕的嚇人,平均年齡隻有23歲。
但也正因為年輕,感覺經驗還是有些匱乏。
萬喬普那一球就是後防線壓的太前,才給了萬喬普反越位的機會。
然後是門將。
這屆世界杯,萊曼和卡恩的恩怨算是被推到了前台。
而最終克林斯曼選擇了萊恩。
這個選擇足夠理智,但還是欠缺一些人情味兒。
說他理智,是克林斯曼有自己的盤算。
他想把巴拉克提到隊長的位置,那必須把卡恩這個老隊長拿下。
而這一屆德國國家隊,頭重腳輕的特點挺明顯的,後防線上兩個中衛轉身慢,所以克林斯曼前移了防線,更多的使用造越位戰術。
他的計劃裡,成功了是造越位,不成功,那就靠門將。
萬喬普那個進球,就把後防線轉身慢的缺點暴露的淋漓儘致。
卡恩技術偏門線,而萊曼擅長出擊,活動範圍更大。
所以從戰術角度來說,的確是萊曼更適合這支德國隊。
再加上這兩年萊曼的狀態更好,卡恩被打成替補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陳宇真覺得克林斯曼在實際的做法上欠缺一些人情味,個人性格上也過於專斷強硬。
做為德國隊的功勳隊長,又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你大可以直接去找卡恩,開誠布公的談一談。
結果他沒有,對外說什麼競爭輪換,誰狀態好誰上,擺明了是隔空給卡恩遞話,讓卡恩識趣點兒,自己退出競爭。
用這種方式對待一名球隊功勳,真有點兒不合適。
對比一下卡恩是怎麼做的,人就一句話,服從教練安排。
誰更小家子氣,一目了然。
場上,2比1領先的德國隊還在大舉進攻。
38分鐘,德國隊又來了。
巴拉克中場控球,左突右進吸引足夠防守注意力之後,突然起腳,送到了右路。
在右路,一道年輕的人影已經策馬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