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赫連定至今不知渭南丟失,依舊在潼關死守。
沈慶之得到影子報信,於是加快速度向華陰進發。
赫連安不知是膽怯還是怎樣,當晚帶幾人從北門離開華陰,向蕭關方向而去。
可憐赫連定依舊在苦苦支撐,其弟赫連安已經將他拋棄。
沈慶之大軍來到華陰,並未發現華陰守軍,有些意外,於是派人進城打探消息。
據斥候回報,昨晚華陰守將赫連安逃離華陰,副將見勢不妙,也帶人逃離,華陰守軍群龍無首,也都各自逃命。
沈慶之於是下令進城,占據了華陰。
此時的長安,赫連滿已經得知武關丟失,大驚失色,立即下令關閉長安所有城門,然後向潼關赫連定求援,同時派人向統萬城報信。
赫連滿同時在城中招募士卒,準備抵擋宋軍進攻。
不過由於長安城太大,守軍兵力不足,讓赫連滿有些擔心。
就在這個時候,斥候來報,宋軍攻克渭南,赫連滿才知道,宋軍的目的其實是潼關。
不過他也沒有任何辦法,手中算上後招募的士卒,依然不滿兩萬人,防守長安都捉襟見肘,彆說支援潼關了。
他隻能祈禱赫連定能突圍出來,返回長安。
拿下華陰的沈慶之發現,自從進入武關之後,夏軍反抗並不激烈,渭南和華陰基本沒費什麼事,看來夏軍主要力量額度集中在潼關。
穩定華陰之後,宋軍向潼關而來。
當宋軍沈慶之部來到潼關西麵,赫連定大吃一驚,他不理解宋軍是怎麼繞到潼關後麵,而且象征宋帝的旗幟在潼關西麵的宋軍中也有,他搞不清劉義隆到底在哪。
不過擺在赫連定麵前的首要問題是,潼關糧草已經不多了,多次催糧,長安方向隻說正在籌集,結果沒等來糧草,等來的卻是宋軍。
赫連定知道潼關肯定守不住了,問題是,他想要保住這五萬大軍有些困難,如果這五萬大軍折在潼關,長安也就完了。
赫連定現在進退兩難,他萬萬沒想到,固若金湯的關中在宋軍麵前如此不堪一擊。
僅僅三個月,宋軍就進入關中,將關中攪得天翻地覆。
此時,劉義隆的勸降書也被宋軍用弓箭射到城內,許多士兵都知道了書信上的內容,夏軍士氣降到了穀底。
赫連定依然在堅持,糧草隻剩下不到一個月的量,他打算找機會突圍。
依他觀察,雖然通關西麵的宋軍也有宋皇旗幟,但是兵力不多,大約兩萬左右,而且他不至於向潼關以東突圍,那裡可是宋國地盤,去那裡不是找死嗎?
趁著宋軍攻城間隙,夏軍打開通關西門,向沈慶之部方向突圍。
一開始確實將宋軍陣型衝開,結果赫連定遭到了宋軍伏擊,損失慘重,而且也沒有辦法向長安方向突圍了。
隻要赫連定向長安方向突圍,宋軍就發起猛攻,赫連定無奈,隻得向隴東郡而去。
於是潼關被宋軍占領。
劉義隆並沒有在潼關停留,率軍進駐渭南,準備攻取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