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拓跋燾穩定城內之後立即下令拓拔健和樓伏連包圍叛軍,如果叛軍放下武器則免除一切罪責。
六萬叛軍這時候得知城內已經被拓跋燾平定,幾名將領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他們都是叛亂貴族的族人,投降後拓跋燾會不會清算他們也是未知數,但是拚死一搏他們倒是想,士卒們怎麼想他們無法確定。
在生死麵前,這些士卒誰也不敢保證能夠不臨陣倒戈。
幾名將領聚在一起商議。
“安頡將軍,如今我等被圍,該如何是好?”
“本將軍被舍弟安聰騙了,如今已經騎虎難下,而且如今大軍被圍,已經沒有退路,我等如果投降必死無疑。”
安聰站出來道:“我等不過是要博個功名罷了,可是天不遂願,功虧一簣,拓跋燾重用漢人,我們安家不是漢人也不是鮮卑人,早晚必被拓跋燾所害。”
安聰和安頡都是安同的兒子,他們還有個大哥安屈(和祖父同名),安同的先祖安世高,在漢朝的時候作為安息王國(即帕提亞帝國)的侍子(屬國入朝陪侍天子的王子)來到洛陽,經魏至晉,晉朝末年,戰亂頻生,安氏一族為了躲避戰亂遷到遼東,定居於此。
其父安屈為前燕殿中郎將,後在匈奴獨孤部時結識了拓跋珪,見拓跋珪有濟世之才,就留下來侍奉拓跋珪。
安屈是魏國開國元勳,但是安同對拓拔家十分忠心,但是由於安聰不滿現狀跟其他貴族走的很近,而且還把哥哥安頡給拖下水了。
如今兩兄弟在叛軍之中,而父親安同還在城內,以安頡的想法是要想向拓跋燾請罪,但是安聰堅決反對。
在其他將領的勸說下安頡放棄了,他知道走到這一步部落拓跋燾以前怎麼信任他,這次是不可能赦免他的。
安聰接著道:“實在不行,舍棄大軍投宋國去吧。”
這些將領沉默了,不過沒人出來反對,包括安頡也沒有說什麼,到了這個時候隻要能活下去就很不錯了。
此時的安同年紀已經不小了,得知兩個兒子參與叛亂被氣的臥床不起,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讓安屈代寫奏折,要求拓跋燾抓到兩個兒子不要手下留情。
安屈也是沒辦法,兄弟幾人雖然關係不錯,但是這個時候也隻能遵從父親的決定。
拓跋燾收到安同的奏折也是很難辦,一方麵他對於叛亂十分憤怒,但是安同對於魏國忠心耿耿。
於是他給安頡寫了一封信,打算勸他投降,這樣他就能保住他的命。
對於安頡,拓跋燾還是很看重的,安頡怎麼說也是一員良將。
可是書信卻落到安聰手中,安聰知道,隻要哥哥投降,有一半的將領會跟著投降,而且信中隻是說可以赦免安頡,其餘的人卻沒有說,安聰知道,拓跋燾不會放過其他人。
安聰將信扔進火盆,然後進入大帳,今日拓跋燾派人發出最後通牒,他們今晚就得決定。
“我已經決定了,趁夜離開大軍,去頓丘投靠宋軍。”
眾人沒有反駁,有人問道:“我們帶多少護衛?”
“不帶護衛,隻我們幾人走,帶的人越多越容易被發現。”
決定之後都回去做準備,安聰對安頡道:“兄長,以你的能力宋國皇帝必然重用。”
“但願吧。”
安頡雖然責怪弟弟,但是事已至此也沒有辦法,隻得先保住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