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周皇後!
朱由檢和李岩就這樣細致地交流了起來,互相交流著關於時下大明應該如何戰略性地針對農民軍、建奴以及內部的反動士紳集團,包括鄭氏海盜集團。
李岩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的大明皇帝陛下是一位睿智的偉大帝王,其眼光之長遠,對時局的把控,連他都自愧不如。
李岩總覺得朱由檢比他都要早知後麵百年乃至兩百年漢家命運的感覺,連西洋番將來會對東方的漢家文明造成威脅都能預見到。
當然,李岩不知道朱由檢是來自後世的穿越者,自然要比他知道的多一些。
而朱由檢也對李岩同樣很有好感。
在與李岩交流後,朱由檢也覺得李岩不愧是與農民軍合作過的知識分子,對當前局勢的見解沒有像自己朝中隻善空談的一些士大夫那樣天真,會幻想出“聯虜平寇”的戰略來,而且對農民階層也沒有那麼強烈的敵視。
朱由檢有意以後重用李岩,使其成為國內士紳階層與農民階層的粘合劑,讓不反動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建奴。
而李岩則也想深入地再學習一下大明皇帝陛下如今創造出來的一係列針對建奴的戰略智慧。
所以,李岩主動請求去武家墩再考察幾天,然後再回河南。
朱由檢自然同意了李岩的請求,並讓李岩先去見大明科學院的朱由菘,看看能不能將番薯和馬鈴薯帶到河南去推廣種植。
畢竟河南因為李自成和張獻忠從崇禎年間就屢次在這一帶作亂,導致河南境內兵災年年不斷。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更是水淹開封,導致河南大麵積區域成為黃泛區,糧食荒蕪,饑荒程度十分嚴重。
而番薯和馬鈴薯這種對土地肥沃程度要求不高且產量很高成熟期很短的食物,或許能緩解一下河南的饑荒問題,從而為在河南開辟抵禦建奴的前沿戰場條件。
“虹隱,虹隱,我求求你,你見見我好不好,我給你帶了烤番薯,很香的烤番薯。”
杜家綰秀園。
福王朱由菘正捧著一用荷葉包的烤紅薯站在一閣樓下,舉起紅薯,看著閣樓上的一麵朱窗喊著話。
而在窗內的杜虹隱一直皺著眉頭,因實在是受不了了,直接推開窗,對樓下的朱由菘喊道“福王殿下,你有完沒完!您是親王,能不能自重一些!”
“嘿嘿,虹隱,你終於肯見我啦,我在你麵前自重不起來,再說,我都這麼胖了,再重怎麼得了。”
朱由菘笑說著就又把烤番薯舉了起來,小心翼翼且討好似地問道“你嘗嘗?”
“不償!”
杜虹隱回了一句,就要關窗。
而朱由菘則忙道“彆,彆關,我來找你是有正事的,真的有正事,我知道你這裡有徐閣老寫的《農政全書》印本,你借給我好不好,我要替大明做農業研究,陛下說了我的目標就是讓天下的漢家百姓都能不餓肚子,我現在正朝這個方向努力,陛下說徐閣老是這方麵的學問大家,還有一本關於農事的書,就是《農政全書》,我當時一聽就想到你了,我偷偷去過你的閣樓書房看見過的,嘿嘿。”
“你!你,偷偷上過我的閣樓?我要告訴爹爹!”
杜虹隱惱羞成怒起來。
“我的錯,我的錯,我當時不是見你太喜歡了嗎,才這麼冒失的,你趕緊把書拿給我好不好,拿到書我就走,不麻煩你,你彆生氣了。”
朱由菘陪著小心地說道。
杜虹隱因此直接去了書房,把書架上的一套《農政全書》遞給了自己侍女。
“烤番薯給你留著了啊!”
朱由菘喜滋滋地抱著《農政全書》離開了這裡,剛一出來就碰到他貼身太監來報“殿下,河南總督李岩奉旨見您,現在大明科學院等您。”
“李岩?”
“河南總督?”
“有沒有比本王瘦?”
“是陛下的旨意?”
“那快帶本王去!”
朱由菘忙抱著《農政全書》往大明科學院跑了來。
大明科學院位於淮安城城西的湖邊一座沒有名字的矮山上的一處寺廟裡,是朱由檢下旨將一被抄沒的鄉紳的家廟改建而來的。
而這寺廟的寺田和寺地自然也就作為了大明科學院的試驗田與試驗地。
初創期的大明科學院,因為朱由檢沒怎麼有精力來管,隻是讓朱由菘來負責,所以比較淩亂。
而朱由菘作為一個當慣了閒散王爺的人,自然也不會管,隻是雇傭了一些方士、農民、大夫、仵作還有西洋番以及落魄書生,在這裡瞎搞。
既養豬養雞也煉丹熬藥,既種些各種舶來農作物也栽些從各處尋來的特色作物,甚至還有煉石油的,也有瞎琢磨各種動物和人體標本的。
反正朱由菘現在是遇見了些什麼奇人異士就搜羅到大明科學院,然後就放開手不管,讓這些人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研究,隻是要錢的時候給錢而已,一旦有什麼新玩意兒或者他覺得對大明有用的就會去獻給皇帝陛下。
當然,朱由菘也沒有忘記培植與推廣番薯和馬鈴薯的事,畢竟這是皇帝朱由檢交待的。
所以,大明科學院裡最多的就是農民,朱由菘請了一幫農民,沿著整個湖邊沒人要的貧地種番薯和馬鈴薯。
如今許多朱由菘組織農民種的番薯和馬鈴薯甚至都已經到了收獲期。
而李岩此時初次來到這大明科學院時隻覺得這裡很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