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周皇後!
“守河南必守虎牢關,故臣認為,滅虜軍當扼守虎牢關。”
周遇吉先對朱由檢說了起來。
朱由檢點了點頭,他知道周遇吉在曆史上一直是一名善守的將領。
所以,朱由檢對於周遇吉在守河南上的見解還是很信任的。
而周遇吉則繼續又說道“還有龍門和南陽兩處地方,也得扼守住,這兩城加上虎牢關,卡在去歸德的三條要道上。”
“歸德是河南通往南直隸的最後一道防線,要守住南直隸江淮地區,必先守歸德,而要守歸德,如寧武伯所言,臣也認為必須要守住龍門關、虎牢關、南陽這三座城池,尤其是虎牢關,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能大破王世充與竇建德聯軍,便是因為他攻破了虎牢關!”
張鳳翔也附和起來,向朱由檢進一步強調了守住這三座城池的重要性。
朱由檢看了一下最新由兵部繪製的地圖一眼,點了點頭“龍門、虎牢、南陽、歸德,也不知李岩和紅娘子的兩萬滅虜軍能否為大明守住這四座城池,寫封手詔給李岩,讓他參考一下我們的策略,但不必要求他強行按照我們的意見來。”
“遵旨!”
說完,朱由檢就看向李國禎“襄城伯,你去河南慰問滅虜軍時,以你的觀察,這支軍隊氣象如何?你覺得他們能堅守河南這四城幾日?”
“回陛下,臣認為滅虜軍比我們近衛軍差的太遠,首先是匪氣很重,上下尊卑不分,視官紳如仇人,其次是軍器低劣,也造成士兵戰力參差不齊,有悍勇且一身殺氣的騎兵,但也有才拿起鋤頭的農夫,臣認為,如果建奴軍隊的戰力在我們近衛軍之上的話,那滅虜軍會守不住河南。”
李國禎回道。
“還是希望滅虜軍能儘量拖住建奴一段時間,也好讓我們練出更多的精兵來,但是,我們也不能放著滅虜軍不管,為了讓他們願意為大明出戰建奴,錢糧軍器資源前期都可以給他們支援。”
朱由檢說後就看向了王承恩和蔣德璟。
王承恩和蔣德璟忙都回了一句“請陛下放心,我們已經為滅虜軍準備了相應的輜重。”
朱由檢點了點頭,又看向周遇吉“為增加滅虜軍抵禦建奴的勢力,我們需要派一支近衛軍小股軍隊去幫助李岩和紅娘子抵禦建奴,同時也是增強近衛軍與建奴作戰的實力!”
“陛下說的是!”
周遇吉回了一句。
“另外,歸德府城的防禦不能不加強,朕意在近衛軍整編訓練結束後,親自去歸德府組織防禦,到時候周遇吉與張鳳翔還有吳孟明、王承恩隨朕一起去,蔣德璟與李國禎留守淮安城。”
朱由檢說了一句。
但這時候,張鳳翔站了出來,稟道“陛下,臣認為不可!雖然歸德離淮安不遠,但沿途有徐州的高傑、睢州的許定國,這兩軍鎮一個是流賊出身,如今雖歸附大明,然未必真心歸附,一個是軍紀敗壞意圖割據,陛下此去,難免有危險。”
蔣德璟也附和了起來“陛下,臣認為大司馬所言甚是,陛下親自去歸德府,實在是很危險,臣請陛下三思。”
張鳳翔則乾脆繼續說了起來“陛下,臣願代陛下去歸德府,請陛下放心,有臣在,歸德府必能保住!除非臣死!”
“無妨!朕去歸德府一是為了加強歸德府的防備,二也是為了試探高傑與許定國二人的心思,如果這兩人無意抗清,朕隻能先把這兩人除掉,以免將來建奴來後為後患!至於朕的安全,諸位愛卿不必擔心,朕有近衛軍,朕就不相信他高傑與許定國真敢對朕動手。”
朱由檢說後,見這兩人還要勸,甚至連周遇吉都躍躍欲試地要說些什麼,就乾脆果斷地一揮手“不必再說了!此事朕意已決!就算朕有不測,也無大礙,朕已令太子在南京監國,到時候也不會讓大明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
其實,朱由檢也知道高傑和許定國都是不可絕對信任的部將。
而且,朱由檢根據曆史知道,這兩人的兵馬的確軍紀敗壞,常滋擾地方,這兩人還互相不服。
所以,朱由檢還擔心一旦建奴來襲,恐怕這兩人會起內訌。
朱由檢覺得自己必須采取相應應對措施,比如調解一下兩者矛盾,或者除掉會投清的一方。
朱由檢說後就道“傳旨,封高傑興平伯、許定國梁平伯,令其固守所在城池,沒朕旨令,不得妄動!”
“遵旨!”
蔣德璟回了一句。
“除此之外,傳旨封左良玉為寧南侯、劉澤清為東昌伯、劉良佐為壽陽伯,黃得功為靖安侯,令其皆固守備戰。”
朱由檢接著又下了一道旨。
封這些爵位自然也是安撫住這些軍鎮不安分的心。
如此一來。
整個崇禎十七年十月的大明應對建奴的戰略安排就基本確定。
承擔抵禦建奴南下的主要力量是滅虜軍。
而湖廣的左良玉、山東劉澤清、壽陽的劉良佐、徐州的高傑、睢州的許定國這些軍鎮皆不用擔負對抗建奴的主要力量,朱由檢皆是讓其固城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