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不會同情失敗者的。
隻有勝者才會在放下屠刀後可憐一下失敗者,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完美。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錦衣綢緞包裹著的南京士民開始井然有序地下跪行禮。
他們的眼裡透露出對眼前這位年富力強的大明帝王無儘的敬意與畏意。
敬意是因為眼前的帝王為他們擋住了來自關外的胡虜,以至於現在都還有胡虜成了他的駕前之玩物。
而畏意則是因為因為眼前的帝王殺人可從來不心慈手軟,王侯公卿是說砍就砍,對犯事之士族豪門也動輒抄家滅族。
“恭迎陛下還宮。”
周後領著眾妃嬪早已在後宮等候,一見朱由檢回來,就鶯鶯燕燕的一大群朝朱由檢行禮。
朱由檢急忙奔了過來抱著這一個又親了那一個。
一日顛暖倒鳳大被同眠自不必說。
等到豔陽高照,暑熱漸濃時,朱由檢才僅著一輕薄龍袍宣見了蔣德璟等輔政大臣,商議接下來祭祀孝陵的大事。
蔣德璟奏報他已著新科狀元寫好了北伐檄文。
朱由檢觀覽後倒也不由得稱賞起來,並下旨立即擇選吉日祭祀孝陵,並下北伐之詔書於天下。
等到祭孝陵當日。
南京城再次熱鬨非凡起來。
從南京紫禁城到紫金山,甲胄林立,紅綢遍地,文武官員全著禮服出場,頭戴梁冠,腳踏雲靴,朱由檢更是著冠冕穿袞服,一身玄色龍袍肅穆而又莊嚴,威嚴更勝往昔。
“起駕!”
頭承三山高頂帽的大太監王承恩高喝一聲。
頓時,禦道上,鞭聲炸響,群臣持象笏跪拜,禦輦被高高托起,朱由檢垂拱坐於龍椅禦輦上,居於黃傘之下,掛珠遮住的臉不甚清晰,卻因此更顯得神秘威嚴。
豪格依舊賣力地在前麵牽引著禦輦,由一錦衣力士用鐵鏈拉著。
而濟爾哈朗和阿濟格這時候也坐著囚車而來,卻也正好看著豪格四腳著地走路且被人用鐵鏈套著脖子而拉著前進的一幕。
濟爾哈朗和阿濟格皆是瞠目結舌。
“蒼天啊!”
濟爾哈朗欲哭無淚,看向了湛藍色的天空。
阿濟格也鋼牙緊咬,悲憤地看向了禦輦上神態自若的大明皇帝朱由檢。
這一刻,朱由檢才是天下最有權勢的人,所有的人都被他踩在腳下,也必須對他臣服。
濟爾哈朗和阿濟格被帶過來,主要作用是用來祭旗,一個是大清輔政王,一個是大清英親王,一個是跟多爾袞一樣平起平坐的托孤大臣,一個是多爾袞的親哥哥,都是滿清現今皇帝順治的長輩,用來祭旗是最有分量的,也最能朱元璋的孝陵前彰顯當今大明皇帝朱由檢之功!也才能彌補當今大明皇帝朱由檢昔日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