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璉回了一句就等上了尖底船,開始帶著一個千總部的近衛軍向清軍駐守的樊城而來。
與此同時,早已得到命令的桐柏山義軍總兵官鮑親貴也率領著自己的兩千義軍率先從陸路朝樊城關攻擊而來。
一直守在楊家莊的清廷團練參領楊由科一見大批義軍出現就立即對自己的弟弟諸生楊由克吩咐道“你速去告知給陳總兵,有大批流匪出現,快去!”
楊由科說著就大聲喊道“敲鑼抄家夥,攔住這些流匪!不要讓他們輕易去樊城關!”
待楊由科一聲令下,這些由當地楊氏一族鄉勇組成的團練武裝就立即集結起來。
頓時。
鑼鼓喧天,號角連連。
一大批團練武裝持著火器與刀矛朝鮑親貴的義軍攔了過來。
而義軍這邊,鮑親貴一見這些團練武裝攔住自己的去路,便忙令自己的麾下官兵組陣,與之作戰。
鮑親貴自己也通過地下渠道買了北伐劵,所以,在北伐事業很積極,也很聽從大明朝廷的命令,即便現在遇到團練武裝的阻攔,也沒有要退走的意思。
而楊由科這邊也是為了保住自己楊氏一族的利益,也很積極地要為滿清儘忠。
再加上兩者所代表的階級本就是敵對的,一個是流民為主的義軍,一個是代表地主利益的地主武裝。
所以,兩者此刻皆是劍拔弩張。
不過,兩股兵馬的裝備都差不多。
義軍這邊因為大明朝廷的資助,所以,通過低價購進軍火而裝備了很多大明近衛軍已經不用的燧發槍。
而團練武裝這邊也因為滿清朝廷的資助,也通過低價購進軍火而裝備了很多燧發槍。
不僅如此,兩者的訓練程度也相差無幾。
義軍這邊有明軍派去的軍官予以訓練,所以,也大多知道如何排隊槍斃如何組織長矛陣。
而團練武裝這邊則因為許多團練武裝的頭目皆是有知識基礎且學習能力很強的士族子弟,所以,在和義軍打了幾次後再加上主動通過各類兵書摸索甚至請了西洋傳教士作為顧問後倒也學習和掌握了排隊槍斃與組織長矛陣的戰術方法。
於是。
在大明近衛軍與清廷官軍正式開站前,樊城關外的楊家莊一帶的官道上先開始了義軍與團練武裝的戰鬥。
“殺!”
義軍和團練武裝互相前進著,皆持著燧發槍和長矛。
砰!
待兩者相距到不到百步距離後,兩者才開始開槍,然後彼此陸續有人倒地。
一時,整個曠野上槍聲不斷,白煙嫋嫋。
這邊,陳福已經從楊由克這裡得知了有大批義軍朝樊城關來的消息,這讓陳福不由得緊張起來。
而參領郎廷鈞也因此不由得詢問道“大人,我們要不要派兵增援楊由科他們的團練武裝?”
陳福搖了搖頭“不派!傳令下去!加強城防,明軍估計要渡水來攻城了,不然義軍不會主動來打樊城!”
陳福剛說完,外麵江麵上就已出現大批船隻,船隻上皆是大明近衛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