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用八個字來形容,“浪花雖小、不及大腦”。
哎呦我的天哪,
似乎跑偏了繼續!
————————————
依托堅城,炮台高築!
這一戰所用的火炮,實際上隻是葡萄牙人從英國戰艦上繳獲的戰利品,稱為“紅夷大炮”,長約三、四米,口徑大約在110130之間,重達兩噸多。
用明的大炮,與之相比,如鳥槍與炮。非要用時間來衡量的話,至少落後十年,甚至更長
一直更長!
直到百年。
再說,紅夷大炮的炮管加長而厚實,從炮口一直加厚到炮尾,符合火藥在燃燒過程中壓力的變化規律,所以威力大增,而且不會輕易爆炸。它最大的優點是射程,三千斤的紅夷大炮,射程可以達到七八千米。
一炮射出、糜爛數裡!
當時明炮最新式的射程也不過兩三裡而已。
據說,紅夷大炮的威力十分強大,每一次轟擊都能夠造成數裡的破壞,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次的堅城重炮,袁崇煥才更加堅定了要守住這座城的決心。
缺點,移動不便。根據當時的運輸條件,大多采用人力、牲口。需看天而動!
適合定點,野戰為零。
而操作大炮所需的人,曾經跟隨葡萄牙人、或洋人傳教士學習過如何打炮。
所涉及的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化學等應用到了軍事領域,就形成了一種新的軍事科學“彈道”。
在大炮的瞄準,射擊上需要配合用望遠鏡、扭力和標尺,最終通過科學的測量,才能準確地判斷出目標的位置,更能準確地命中敵人。
反觀當時的明炮,操作相對簡單、隻需憑借自己的經驗與判斷足以。
當然,在戰場中全憑西方先進的軍事科技,才享受了那麼一點激情。也隻是一點,如一百個台階中,你隻上了一個。
這還是在徐光啟的作用下。
也可以說是,徐光啟才是當時真正意義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門生孫元化,將火器用於軍事的戰略思想中,也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再後來,他們視大炮為怪獸,他們有金剛護體。八萬對兩千的戰果也沒能打醒他們,勇氣可嘉。
霸氣回道“向多國宣戰”,
治不了洋人,還治不了爾等?
我的天呐,
又跑偏了,拉回正題。
沒過多久,剛即位的皇太極又打起了報仇雪恨的旗號,又一次被明軍在寧遠和錦州的城牆上用大炮擊退。
正因為如此,袁崇煥才能在寧錦大捷上立下汗馬功勞,並得到了崇禎皇帝的高度賞識,被任命兵部尚書、賜尚方大保健,全權代理遼東所有事務。
再有,毛文龍建立東江鎮,不斷襲騷擾後方,曾收複金州。
結果嘛,很不幸!被自己人斬、滿清上下吃席三天三夜
然而、就在明年崇禎很快即位,在除掉魏忠賢的過程的中,朝堂之上血雨腥風,波及麵之廣,幾乎將閹黨殺之殆儘。
其東林黨完勝。
呼。
牛四歎氣!
汪洋一葉孤舟,抵不過曆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