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隻要一步步來就好了。”
“首先還是臨安那些人的處置。”
“其中一些典型,可以登報,昭告天下。”
“我們的審判,都是按照律法來的,昭告天下,也是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對那些人的處置,也不用刻意苛刻,他們中該死的會死,該活的也要活。”
“這次算是用我們的法律徹底取代了宋律,這種時候可容不得一點含糊,給後人開了不好的先例。”
“這件事隻是其一,用心去辦就好,最重要的還是另外兩件事。”
“一是恢複區,新城,南方剛剛收歸的地區,占領區,要有個統一的名分,集合在一麵旗幟之下,用同一種規則行事。”
“這是未來長治久安的基礎。”
“政務部門之前有論過這件事,可畢竟當時不比現在,有些情況不一樣了,務必再擬一個章程出來。”
“還有製度和律法,也要儘快查漏補缺,定下個大概框架。”
“具體的內容以後可以慢慢增補,大概的框架定下可就不能輕動了。”
“再一件事,就是軍隊的改革。”
葉霄一直有心想改軍隊的形式,隻是之前麵對金人和西夏,自己一方人手又有限,大規模改革的時候,軍隊必然沒有有效的戰鬥力。
現在沒了金人和西夏的威脅,蒙兀人勢力不算大,青塘還算友好,南邊那些地方地麵上現在也算清淨,算是給了各軍改製的時間。
“軍隊的製度原本承的是宋製,一般以一都為基準,下麵的下級軍官雖有,但實際上已經算是普通士兵了。”
“五十人一都作為基層單位,還是有些太臃腫了。”
“以前我們訓練不足,需要用這樣的大單位,約束基層士兵,可現在,十年時間,我們的將士訓練有素,更適合小一些的,更靈活的隊伍。”
“最基層的單位,可以以十人為班,作為最基礎的單位。”
“這種十人單位,要有一定的獨立作戰能力,也要能在大軍團作戰的時候,互相配合。”
“一班選一班長,配至少一名軍士。”
“班之上便是都,一都依然五十人,分五班。”
“都之上則是營,六都一營,大致三百人。”
“三營,加上一些輔助兵,偵查,工程等常規編製外士兵,合計一千人,為一團。”
“團之上設軍,一軍十團左右,按照各部需求,數量不一,各軍出了常規的團,還另外設負責後勤,偵查,特種作戰,工程,醫療等營。”
“軍一級設參謀部,隨軍行動,有參謀權,但決斷在主將。”
“軍之上,設置大軍。”
“暫時,北麵邊境設一大軍,五萬人分五軍。”
“西麵邊境設一大軍,同樣分五軍。”
“騎兵設一大軍,目前隻有一軍。”
“原第一第二軍,改編為第一大軍,第二大軍,各五萬人,各五軍。”
“大軍人數,按照防區和功能具體決斷。”
“班一級指揮官設班長,都一級依然為都頭,營一級為隊將,團一級為統領,軍一級為統製,大軍則為都統製。”
“按這種分法,原本一些隊將,統領手中的兵肯定是要少一些的,統製,都統製手中的兵又要多一些。”
“各軍按照能力,軍功,年紀,對於改製後的軍官任命,一定要公平,慎重。”
葉霄很清楚,這次改製,必然會在軍中掀起軒然大波。
可這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