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夭皇後成長記!
巧兒的事,明珠不想跟庭柯或者家裡人去爭什麼對錯。
沒有對錯。
從她帶著巧兒坐上向北的馬車,一切就已經錯了。
再怎麼跟庭柯鬨,巧兒都不會回來了。
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碧英成了毓秀院領頭的一等丫鬟。蕭夫人本來想再補進一人伺候,明珠死活不要,隻好作罷。
明珠不提,這件事便漸漸過去了。
她也沒有怨庭柯。
宮裡不知蕭府內的波折,玉梨托雲翾捎信,想見見明珠。奈何明珠一則身子不適,二則不願回憶看似快樂的這段旅程,托詞回絕了。說是身子好了再進宮見她。
倒是雲翾聽說此事“東窗事發”之後,隨庭柯來毓秀院探過她幾次。兩個人說了好多話,明珠心情這才漸漸轉晴。
後來任家委婉提出結親的意思,蕭相的態度算是默許。按照明石風俗,成婚之前明珠與雲翾就不便相見了。
兩家都是極願意的,議婚進展順利,兩人自然高興。隻是難免相思,便苦了庭柯當信差。雲翾為此好好請他喝了一頓酒。
下午,明珠剛起,碧英說少爺送了信來。明珠也不賴床,匆匆穿鞋到桌前拆了信封看。
“午夢初回,卷簾儘放春愁去。
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
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明珠見字如見人,想起他癡癡的情狀,不禁莞爾。鋪紙磨墨,凝眉片刻,展顏提筆寫道
“錦鯉傳書,枕邊吹散愁多少。
數聲啼鳥,夢轉紗窗曉。
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
長亭道、一般芳草。待到歸時好。”
歸時,歸時……之子於歸,宜其室家。她會做個好妻子的。
想到這裡,見母親時,便決心學些持家的事。
蕭夫人自然知情,也不說破,隻笑她“臨時抱佛腳。”
老太太那邊還不知,隻道“姑娘長大了”。為求穩妥,想先將事情定下八成再告訴兩位老人。
現代有句話說,距離產生美。明珠穿到古代,始以為然。
深以為然。
出去飄了近兩年,她見過生離死彆,走過塞北江南,無論個子還是性子,都早已與從前不同。展氏心裡她卻仍就是個小孩子。
青春期就這樣撞上了更年期。
跟著母親學持家,難免有些想法會有衝突。一則明珠畢竟是現代人思維,二則年輕氣盛。
在母親身邊呆久了,反倒跟蕭相更親近。
明珠小時候,蕭相公務繁忙,刨去睡眠時間,陪皇帝同僚的時間比陪家人的時間多得多,明珠起居都是蕭夫人親手安排照料,因此小女孩兒格外眷戀在母親身邊。
等到明珠已年過及笄,陸陸續續有人流露出求娶的意願,眼看著在身邊留不了幾年;再加上蕭相年齡漸長,看遍宦海變遷人情冷暖,因此越發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