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國之微信帝國!
第三招,就是鑄幣廠,劉辮已經讓小胖子劉玄在後世為自己買了鑄造銅幣的機器,仿照五銖錢的圖案,開始大規模的鑄造各種麵值的銅錢,銅錢為機製方孔(不懂機製方孔的可以去百度一下,這裡做一個簡單的普及,在清晚期以前銅錢一直都是拿銅範或雕母、母錢來翻砂鑄造的,但到了晚晴時期,已經可以用衝壓設備來鑄造銀幣、金幣、銅幣、所謂的機製方孔是指長得和銅錢很像,但是明顯能看出來是機器衝壓鑄造的方孔銅錢),具體麵值有五銖、十珠、百珠、千珠;這幾種麵值,皆為外圓內方,左麵字為“珠”字,右麵為“五、十、白、千”四種計值,重量分彆為,五銖35克;十珠7克;百珠50克、千珠300克,型製、重量完全統一;不像之前的五銖隻有23克,而且還有什麼剪邊五銖重量更輕,甚至還有叫做雞目五銖,聽著名字就知道有多小,掉到地上都找不到;劉辮設想的這個鑄幣廠是他以金融產品作為強力輸出的攔錢工具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工具也不為過,因為第一,也是所有貨幣都要做到的就是防偽,雖然現在的漢代是用銅作為貴金屬貨幣,貴金屬貨幣原則上是稱重的,所以很多軍閥也都能發行減重的貴金屬貨幣,但由於都亂發,所以要想創品牌,聽到創品牌,想必讀者朋友都汗了一下,沒錯就是創品牌,就要有你不一樣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劉辮沒有讓小胖子劉玄用翻砂工藝來做銅錢的原因,而是用衝壓技術做了機製方孔,這種機製方孔第一醒目啊,一看就和其他的五銖錢長得不一樣,第二,彆人想按照這個樣子仿造減重版本,仿都仿不出來,彆說漢代了,清代中期都做不出來;那麼這樣就為劉辮的金融輸出計劃創造了很大的優勢,要知道,賣什麼能比賣錢更賺錢的?越大麵值的銅錢劉辮就越掙錢,要知道千珠銅錢的造價才僅為300克後世銅的價值才合24塊左右的人民幣,可在漢朝卻能賣到千珠的價格,但是劉辮要保證彆人拿他發行的千珠可以從他的銀行裡換出等麵值的五銖才行,五銖的利潤就要小的多了,但無所謂啊,量大啊,怎麼看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後世如果全球80的國家都使用人民幣為本國的第二通用貨幣,那麼華夏國隻要多印錢就相當於直接稀釋了那些國家手裡的人民幣外彙儲量,就像變向向國外征稅一樣,你安心的生產人民幣就行了,當然實際金融領域是非常複雜的,不可能那麼簡單粗暴,但實際上美國經常就那麼乾,他的產品就是美元;當然貴金屬貨幣肯定不會有紙鈔那樣的效果,但摟金程度絕對★★★★★;怎麼看都是一本萬利。
第四招就是稅收了;之前說過了,我們的主人公劉辮同學是不準備收農業稅的,因為就洛陽以及周邊這點破地,就是在高產,農業稅也達不到劉辮的要求,與其如此不如不要用他來平抑洛陽區域糧價,要知道想靠著政府的強製力量去打壓糧價是不現實的,想要糧價降低還是要把糧食的產量提升上去,加上合理的農業政策才行,而我們的劉辮正是想這麼做的,至於是不是對的,能否在漢代奏效,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也是在後世聽那些電視裡的各種磚家說來的;拿劉辮既然放棄了農業稅,那麼劉辮真的就是那種替老百姓著想乾脆就變成那種隻承擔政府義務,但不收取群眾絲毫稅收的好同誌嗎?拜托,能彆把這個diao絲想的這麼高大上嗎?其實要說劉辮在沒穿越過來以前倒是經常會做這種夢,就是自己要是當上什麼主席總統之類的就不收稅,隻為老百姓乾事,做公仆嘛,但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叫做屁股決定腦袋,我們現在的劉辮老弟,先天下人間都開了,你還指望著他不收稅?開什麼玩笑;劉辮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效仿後世的印花稅,這麼說可能有的朋友不是太懂,其實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設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征收的一種稅,後世的印花稅已經非常複雜了,不過其原理其實就是商業稅,舉個例子,李雷想要賣給韓梅梅一處房子,兩人簽了一張地契,但是兩人都會擔心對方有天會反悔,怎麼辦呢?政府給你在地契上蓋個章,說白了就是做個公正,但公正不能白做啊?怎麼辦,要收費的,這種稅收有彆於農業稅,這種稅收是買賣雙方為了保證自己的權益都願意花錢交的稅,因為交了稅他們的交易就有了政府的保障,其中任何一方毀約都會由政府替自己主持公道;而農業稅則不然,一是不好收啊,從人家嘴裡搶糧食你以為那麼容易呢,你說句話人家就給了,你得雇傭大量的人員去催繳,而這樣無形中又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和灰色空間。所以說劉辮更願意收這種人家上趕著給自己繳納的這種稅;劉辮為此還專門設立了一個衙門叫契稅司,目前讓自己的手下卜三兼任契稅司長史(五品官吏)為了配合這個身份,劉辮還專門給卜三改了個名字叫卜靜,賜字玄風;作為官稱,但是私下裡還是叫他卜三,讓卜三把契稅司在洛陽各處人流密集之地開設,方便交易買賣之人。
(s這章終於在深夜寫完了,明天居然還要9點起。想想都不想活了。跪求推薦票,明天晚上繼續寫,說錯了,現在這個時間點應該是今天晚上ㄒoㄒ~~跪求各位大大給個推薦,來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