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為了緩和與秦國之間的關係,把趙政和他母親送回秦國。
回到秦國後,趙政改姓為嬴,改名為嬴政。那時嬴政以為他和母親趙姬在趙國已經孤苦伶仃的熬了九年。
嬴政的父親贏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
因為之前呂不韋曾經花重金資助嬴異人登上了王位,所以嬴異人登基後所以嬴異人登基後就封呂不韋做了丞相。
三年之後年,即秦莊襄王父秦莊襄王也因病去世。
嬴政繼承王位,以呂不韋為相邦,嬴政雖然繼位為王但是由於年齡太小大權掌握在王太後趙姬和被尊為仲父的呂不韋手中。
因為早年的那些經曆,呂不韋把持朝政後,便和太後趙姬舊情複燃。
呂不韋儘心輔佐教導嬴政,趙姬感激不儘,她越來越離不開呂不韋了,真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幾年之後,隨著嬴政逐漸長大,呂不韋擔心被嬴政發現又怕趙姬怨恨,所以便將一個假太監嫪毐送進宮裡。
趙太後見嫪毐,漸漸的喜歡上了他。
趙姬不斷給嫪毐加官進爵,幫他培植勢力,在趙姬的幫助下,嫪毐很快成了秦國內部新的權臣。
嫪毐不僅被封為長信侯而且還獲得了山陽至河西太原郡的廣大領土,門客三千,奴仆更是多達幾千人。
公元前238年,已經即位多年的贏政,在22歲時便要親政了。
大權旁落這幾年,贏政韜光養晦,發奮努力,對如何治理國家了然於心。
大秦內部形成了三股勢同水火的政治勢力,一是以權臣呂不韋為首的勢力,二是以嫪毐為首的後黨,三是代表王權的秦王政。
大秦三股勢力,互相爭鬥。
嫪毐有著更大的野心,贏政積蓄忠於自己的力量,時機成熟後對嫪毐下手。
嫪毐自認為天衣無縫,準備發動政變,刺殺贏政。
贏政果斷出手,快速平定嫪毐叛亂。
秦王下令將嫪毐五馬分屍,滿門抄斬。
跟他一塊兒鬨事的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等一共二十多人都被砍頭,凡是繆毐的門客也統統都被治了罪,最輕的也被罰勞役三年。
太後因為和繆毐私通,敗壞了門聲,也被秦王打入了冷宮。
不得不講,這也是在戰國末年,如果是宋元明清時代,趙姬會被浸豬籠的。
第二年,呂不韋因太後趙姬之事被贏政罷相,後因六國賓客多於呂不韋交往,引起贏政猜忌,呂不韋自殺。
在贏政清除政敵後,開始進一步改革,為日後掃滅六打下基礎。
或許可借用後世拍攝的一部影視中的一些話,或贏政原話,來了解他。
視頻投放一段由現代人扮演的贏政,一頓一挫,鏗鏘有力說出台詞:
“什麼命?孤有何命?孤的命好嗎?
我還不到2歲,父親拋棄我,2歲險些喪命,九歲歸秦。
呂不韋壓製我,親弟弟背叛我,這就是你說的好命。
告訴你,我不信命,孤的命自己說了算。
我秦國本弱小,是曆代先王,畢露攔履,秦人世世代代刀山火海,為國捐軀換來的。
隻顧顛沛流離二十一載,奮六世之餘才有大秦今日之強盛。
是我大秦君王世世代代創業的基業,立下的基石,律法製度,才是馴禽師。
孤是一隻鶴,你道是怎樣的鶴?
他是我大秦銳士,飲血的秦劍鑄成。
這禮崩樂壞的時代,強則強,弱則亡。
水禽之戲,先征服那弱小的,再征服那強大的。
至於那不強不弱的,一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我大秦已立於不敗之地。”
天幕畫麵又一轉:始皇帝言:秦亡乃國亡,華夏亡則種族亡,縱秦亡不過皇帝一家之姓氏,華夏若亡乃炎黃子孫萬家之滅,秦可亡,華夏絕不可滅!!!
兩段視頻,萬界帝王之中,稍微要點臉麵的,看著天幕中的視頻,羞愧的低下了頭。
沒法比,這胸襟,這氣魄,這格局,大局觀,他們在始皇帝麵猶如跳梁小醜一般。
至於那些罵秦始皇是暴君的儒生,稍有點知識,文化和良知的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
太羞恥了,這是暴君嗎?這明明是聖君嘛。
這沒有將始皇帝一生盤點完,隻是開個頭,就如此震撼人心了。
天幕暫時停頓,隻有那偉岸的背影停在天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