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前的人自然不知道是誰,但盤點時提及過,他們這才想起是誰。
而元,明,清三朝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但趙匡胤問的是神皇,自然是閉上嘴,不便插話。
“那孩子是宋末帝趙昺,跳海殉國的那位,我把他帶來了。”林楓說道。
而文天祥和陸秀夫一見,趕緊施禮:臣文天祥陸秀夫拜見太祖。”
趙昺這才反應過來,起身來到趙匡胤麵前,跪拜哭訴:“不孝子孫趙昺,拜見太祖,請太祖救救大宋子民吧。”
宋太祖趙匡胤早己氣得渾身發抖,而元世祖忽必烈笑道:“宋末帝,大宋已亡,何必如此,求祖宗也沒有用。”
“哼!我趙匡胤必領兵平滅你這蠻夷!”
林楓:“好啦,宋太祖,你們彆吵了,宋朝連遼國,金國都沒打過,如何麵對最強時期的蒙古鐵騎?”
“噢?是嗎?朕之大秦對上這異族鐵騎,會如何?”
“對上我大漢鐵騎又當如何?”漢武帝出聲道。
“同問,朕之大隋可不懼!”
唐太宗:“朕之玄甲軍,爾可敢一試?”
“哼!有何懼之!吾之蒙古鐵騎所向披靡,無敵於天下,疆域是曆朝最大的。”忽必烈也有點火了。
“哈哈哈,笑死本尊了。這世上公認的五大騎兵,蒙古鐵騎排名靠後。”
這話一出,元世祖忽必烈不爽了:“神皇此言何意?”
“元世祖,你口中的蒙古鐵騎巔峰時並非元朝建立之後,而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時期。
明清這兩朝,本尊不想說,正處於兩朝交替時,明末關寧鐵騎和清初八騎兵,關寧鐵騎可是打敗過清朝兵,實力,戰力差不多,所以不算。
中國古代精銳騎兵曆來就有漢之虎賁,唐之玄甲,宋之背嵬的說法所以把三者排在前三位。
虎賁軍最出名的戰績是三千虎賁軍大敗三十萬匈奴軍,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
斬俘6000餘人,當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時,李世民又用3500名玄甲精兵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
南宋嶽飛的在朱仙鎮以500背嵬軍奇勝十萬金軍,直殺得金兀術感歎到到“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王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南梁陳慶之的7000白袍騎兵創下擊敗30萬北魏精銳的軍事神話。
所以蒙古鐵騎在這五大騎兵中是墊底的,並非因為戰力不強而是取得的戰績不及前麵的。”
這話一出,忽必烈也無力反駁,慶幸這不是什兒榜單排名,隻是隨口聊天。
閒聊一陣,也該進入正式環節,對話環節。
釆用的是一問一答的方式,這是林楓提出來的。
自然由始皇帝先來,贏政當然是當仁不讓。
“神皇可否告之朕,何為指鹿為馬?”
“秦二世胡亥與趙高之間發生的指鹿為馬的故事,家喻戶曉。
史載,:師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
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趙高認為說實話的人是不甘心屈從他的指揮的,就給他們強加上種種罪名或被趕出朝廷或帝被殺害。”
始皇沉默不語,指鹿為馬這是何等荒唐,不過趙高在天幕提及時已受懲罰。
片刻,贏政問出第二個問題:“人人皆曰暴秦,稱孤為暴君,而後世卻言朕是千古一帝,為何?”
“始皇帝陛下,本尊隻能用一句話概述:誤會了兩千多年,被冤枉了兩千多年。故儒家在後世有一段時間是被批判的。”
林楓的話有些含糊,但秦之後的各朝帝王明白是誰抹黑始皇帝,不正是他們及其儒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