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鬆霖這時候不管如何回答,都隻會是添亂。
但是唯獨一口咬死,不知道潘璋到底是如何想的,這接下來事情就根本沒有辦法細究,也沒有辦法往下去盤查。
而且柳鬆霖的話又從道理上很能解釋得通。
畢竟這到底是兩個人。
一個人怎麼可能清楚另一個人心中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呢?
“不對不對……不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蕭華還在那裡搖著頭,嘴上喃喃念叨著不可能三個字,可即便是他,也沒有繼續再去盤問柳鬆霖。
“現在的當務之急並不是去討論潘尚書到底是怎麼死的,諸位都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如今該考慮的是我大唐和偽燕之間的關係該當如何進一步發展,亦或是如何進一步變化!”
李輔國這時候打斷了眾人的思索,將話題轉了過去。
“現在擺在我大唐麵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份和議,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將它認下去!”
“自然該認!”
蕭華條件反射般地回答道。
和議本就是他傾注了全部心血才促成的結果,雖然中途意外折損了一個潘璋,但到底來說結果還是好的。
更何況,也同樣是因為折損了一個潘璋,蕭華付出的代價已經足夠巨大。
所以他更希望能夠保住和議這個結果。
李輔國看了他一眼,冷冷地道“蕭相所言,在下倒是有些不太認同了。”
“如果是普通的協議,認下或者不認都沒什麼太大影響。但是如今這份和議卻是不同啊。”
“如今滿城上下,誰不知道這份協議,乃是於我大唐屈辱至極!”
“連促成此協議的潘尚書都在回城的路上,無顏麵見陛下而自裁。”
“如此和議,朝廷如果將其認了下來,會讓這天下的百姓如何看待朝廷!?”
李輔國說著,語氣也隨之變得慷慨激昂起來,往前走出一步,衝著那張帷幕就是恭恭敬敬的一拜。
“陛下,我大唐如今已經失去了長安、洛陽和太原,天下半壁江山淪於賊手,時至今日,我大唐不能再失去人心了啊!”
“如果此等和議一旦認下,勢必會對這天下的民心,以及對我朝中將士們的軍心。都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打擊啊!”
“即便是能夠用此協議來換取的十餘年的短暫和平,可和平之後呢?”
“這隻會繼續滋生偽燕的驕縱之心,讓他們愈發我將我大唐放在眼中。同樣也會使得在10餘年後,我大唐將士麵對偽燕根本無心去戰!”
“陛下,臣拒絕接受此等和議!”
李輔國這一番話說的擲地有聲。
蕭華身子微微晃了一下,好在被身邊的李軌扶住。
朝著身後的李軌給出了一個感激的眼神,蕭華重新看著麵前那身軀都似乎變得高大起來的李輔國,臉色不禁變得有些白。
他承認,在柳鬆霖入城之後,沒有第一時間將其控製起來,封鎖關於和議的消息,是他今天最大的失策。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
誰能想到大家等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最後等來的竟然是這麼一份結果?
蕭華心中即便是想的再壞再壞的可能,都沒有想過,潘璋這麼個大活人會在如此快速的時間內突然就沒了。
如今城內這消息傳得滿城皆知,根本不需要去猜,這背後一定是李輔國的手段。
可知道又能如何?
情況已經如此。
聽著那帷幕後麵的皇帝連著這麼長時間都沒有咳嗽,蕭華心中便不由地又是沉了下去。
他能夠感覺到,那帷幕後麵的皇帝,似乎是被李輔國說動了。
想想也是,10餘年,李亨即便是身子骨再怎麼不好,他也不敢賭自己能不能真的活到10年之後。
如果自己活不到那個時候倒是還好說。
可如果自己萬一活到了那個時候呢?
難道要因為自己如今做的決定,導致唐軍軍心不在,以至於在10年之後直接倒戈卸甲,讓他成為亡國之君嗎?
更何況,李輔國雖然說著是10餘年。
但這和約難道真的還能持續10餘年不成?
李亨身子骨是不好,但還沒有不好到腦子也跟著壞了的地步。
隻要偽燕感覺時機差不多了,絕對會毫不留情的撕毀和約。
這從一開始就不是所謂的和平,而是兩邊在軍備競賽!
就看誰先恢複過來。
誰先恢複過來,誰就能夠先給對手迎頭痛擊。
但是如果如今既然知道,繼續維持這張和約,不僅不會對大唐有任何好處,反而會讓大唐變得越來越弱。
那這張所謂的和約,就沒有繼續持續下去的必要了。
帷幕後麵忽然傳出一道弱弱的聲音。
“李嗣業何在?”
蕭華聽著這前三個字,心中又是咯噔一聲。
可還沒有等他反應過來說些什麼,一直站在一旁不動聲色的李嗣業已然上前。
“臣在!”
“和偽燕對戰,卿家有幾分把握?”
李嗣業低著頭,但語氣當中卻滿是傲然。
“陛下聖明,臣不敢自誇以其瞞聖上。十成的把握,臣肯定是沒有的。古往今來,任何一場大戰,即便是韓信白起也不敢在戰前自誇必勝。”
“但若是陛下能夠放臣在前線之權,後方糧草同時可以統籌兼顧到位,臣便有7分的把握可以擊敗偽燕,重複我大唐河山!”
“當真?”
“臣願意以自身的項上人頭擔保。”
“李將軍……”
蕭華試圖上前將其打斷。
隻是那帷幕後麵的身影並沒有給他機會。
“既如此,那大唐天下便托付給李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