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120章任將
“臣以為,與其派一位不熟悉南方之人過去,不如就地提拔一名副將。”
站出來說話之人是趙高,曆史上發動沙丘政變,與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扶立胡亥為二世的主謀。
此時的趙高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因精通法律,善觀言察色,又寫得一手好字,深得秦始皇信任。
“趙卿欲提拔何人?”
秦始皇麵色稍有緩和,看向立於禦案旁的趙高。
“不知陛下可否記得,三月前監禦史送來的那份請功奏報?”
趙高問這話是為引出舉薦之人的名字,順便勾起皇帝的回憶,不是真要皇帝回答他的問題,問完之後又立即道,“監禦史在奏表中提了三種針對南方運糧不便、夏傷暑暈、蚊蟲叮咬的應對寶物,稱三物為一名喚韓信之人所獻,那時陛下還誇這寶物來得正是時候,特令提了韓信三級爵。”
秦始皇點了點頭,“是有這事!”
趙高又道,“兩月前,趙佗也送來一份請功奏報,所請對象也是這韓信,說他僅帶九十三名戍卒,深入密林,用不到一月時間,剿滅離水沿岸數個部寨,招降桂國,斬首六百餘級。
彼時陛下聖心大悅,又給韓信升了兩級爵,算來的話,他以十七歲稚齡,已然是五大夫了。
由此事可看出,這韓信能力確實十分不俗,且深諳叢林作戰之道,何不乾脆提他為副將?”
秦始皇沉思片刻,說道,“此子確實不凡,不過照他這個年紀,服役之前怕是連更役也不曾參加,勇武、機智,乃至帶領少部分人作戰之能,朕毫不懷疑,隻怕不曾帶過大軍,控製不住大局。”
趙高道,“這一點,臣下未曾見過韓信,不敢妄言,不過臣下記得趙佗的那份奏報,其言語中對韓信充滿著敬佩景仰之意。一個小小戍卒,能讓趙副將軍敬佩,可見其過人之處。”
“趙佗會敬佩一名小戍卒?”
秦始皇略顯詫異,對一旁內侍吩咐道,“將趙佗那份奏報找出來,朕看看!”
“唯!”
那內侍匆匆離去,沒一會兒便拿來趙佗兩月前為韓信表功的奏報,秦始皇打開重新看了一遍,神情中既沒有滿意也無不讚同,而是又看向下方群臣,“諸卿以為呢?”
“臣覺得可行!相比較朝中將領,韓信對南越地形氣候以及人文各方麵更加熟悉,讓他試試未嘗不可。”
第一個發言的是李斯的黨羽,反正提議之人不是他,隻要不是那三個官二代,不管是誰,跟著附和就是。
有了第一個附和的,就有第二個第三個,秦始皇靜靜聽著,臉上依舊沒有表情變化,等該開口之人都說完了,他看向李斯,“丞相有無要說的?”
李斯拱手道,“臣以為,這韓信太過年輕,履曆也是一片空白,任他為將還需謹慎考慮。中車府令提議自南方提拔將領,這個主意是不錯,那不如提一名都尉上來,既熟悉南方,又可統管大局,豈不是更好?”
李斯跟在秦始皇身邊十幾二十年了,就算皇帝沒有表情變化,也能猜出幾分他的心思。
秦始皇如果要提拔都尉上來,早就發話了,何必浪費這麼多時間?
經此敗亂後,跟去伐越的那些將領,幾乎沒有皇帝能看得上眼的,皇帝的原意是要從李信、李由、王離三人中選一個去,不過沒人主動請纓,又聽趙高提起韓信,他是動了心思的。
因為這個皇帝很喜歡提拔任用年輕人,當年李信伐楚就是例子,雖然最後李信敗了,但主要原因其實不在李信,誰能想到被皇帝視為心腹的昌平君會背叛,李信後方著火,被前後夾擊,敗了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