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142章覲見
次日早上,經過近三個月的艱苦跋涉,隊伍終於抵達鹹陽。
駐足在灞橋東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屹立於渭水河畔的十二個大銅人,這是秦始皇滅六國後,收天下兵而鑄,昨日夕陽折射的金光便是這十二銅人像。
銅人像後麵是鹹陽宮裡眾多巍峨壯觀的宮闕,沒有金作屋,玉為階,黑色是瓦,黃色是牆,簡單樸素的色調卻處處透著莊嚴肅穆和曆史的厚重感。
那裡麵珍藏著秦始皇從六國搜羅來的珍寶和美人,這一次從南方運送來的貢品,也會被秦始皇作為功績的象征,收入宮殿之中。
秦滅亡後,這裡麵的珍寶都被項羽洗劫一空,這座昭示著大秦無上權威的宮殿也被付之一炬。
因為這一把火,項羽被後人罵了兩千多年。
此時此刻,親眼見到秦宮輝煌的韓信,也忍不住在心裡咒罵著項羽,真是土匪,搶劫殺人就算了,還要燒屋,一點職業道德都沒有。
接待韓信一行人的是典客下轄‘行人署’的官吏。
典客是九卿之一,負責管理蠻夷邦交和邊陲部族事務,其下的“行人署”相當於後世的外交部,還有一個叫“典屬國”的機構,負責“掌蠻夷降者”。
官吏清點清單上的貢品,登記核查梅鋗、成契等蠻夷信息,便讓他們在此待著,等候秦皇召見。
從清晨一直等到傍晚,秦始皇才有空閒見韓信,卻隻召他一人。
秦始皇辦公的地方在章台宮,從典客官署走過去還有一段路,一名內侍給韓信帶路,出署衙大門,進入章台街。
街道兩側一戶挨著一戶都是房屋,因為秦始皇喜歡在章台宮辦公,為了方便隨時召見眾臣,九卿署衙大多集中在章台街兩側。
站在街道上,能看到章台宮高聳的宮牆,殿的四角高高翹起,優美得像四隻展翅欲飛的燕子。
宮門外,魁梧雄健的郎衛持矛戟守衛在側,個個椎髻戴冠,穿披黑甲,威嚴赫赫。郎衛檢查韓信身上不帶寸鐵兵刃後,才準他步入王宮。
天色將暗,高大寬敞的宮殿裡,數百盞燈火已經被點上,秦始皇端坐在禦案前低頭翻閱著奏章,趙高躬身立於一側,眼觀鼻鼻觀心,兩名內侍遠遠地伺候在禦案之側,整個大殿靜悄悄的,間或響起翻動竹簡的聲音,使這空闊的大殿更顯寂寥。
“南征副將韓信覲見陛下!”
內侍低低的通報聲打破了大殿的安靜,秦始皇頭也不抬一下,隻是嗯了一聲,趙高代為做了手勢,意思是讓人進來。
片刻後,殿內響起一個輕輕的腳步聲。
趙高目光看向那個小步趨近的年輕人,雙手交疊於胸前,躬身低頭,沒有東張西望,甚至連眼角也不曾往旁邊瞥,走得穩穩當當,眼中雖有一絲惶恐之色,動作行為卻並不慌張。
這樣的氛圍下,彆說韓信這個從小地方上來的小人物,便是朝中官員,走進來也不免有點忐忑心驚,生怕擾了陛下,這小子卻能如此沉穩,果然不同凡響。
韓信進來便要行禮,卻被趙高抬手製止了,韓信看向上方,隻見秦始皇仍俯身禦案上,正寫劃著什麼,他已經卸下冠冕,穿著一身玄色的常服,麵容嚴肅,眉頭時皺時舒,不知在處理什麼難事。
皇帝不發話,韓信也隻能跟趙高一樣,眼觀鼻鼻觀心地站立。
第一次見這位千古一帝,向來寵辱不驚的韓信,心裡也是有幾許小激動,當今世上,也就隻有上頭坐著的這位,才有資格讓自己效忠。
不是因為敬仰和崇拜,隻是因為韓信骨子裡隱藏著和秦始皇一樣的雄心。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儘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開疆拓土,掃平四夷,定華夏萬世之基,是韓信想替秦始皇完成的目標。